(一)主體不同,賠償的范圍和標準也不同
工傷事故責任是由勞動法強制性調整,在發生工傷事故后,依據勞動法律法規來處理,賠償范圍和標準的依據是《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和相關司法解釋、規章的規定,采取雙重賠償責任兼得的方式,強調其社會保障屬性,讓工傷職工能夠“傷有所養、死有所賠、遺有所慰”,使工傷職工及其親屬及時得到妥善的救治和普遍救濟;雇傭關系人身損害是按照一般民事案件直接起訴的,因此賠償范圍和標準就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來執行,賠償受害人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還增加了精神撫慰金的賠償請求。
(二)、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不同
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后以舉證責任倒置的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的分配方式為主,以勞動者承擔舉證責任為輔;雇傭關系發生爭議后,按照民事糾紛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定,由主張權利的一方負舉證責任。
(三)、發生爭議后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及賠償標準有別
勞動關系中的工傷賠償,適用《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賠償標準和方法來進行實體處理,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健康,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而雇傭關系中的賠償責任,依據的是《民法通則》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標準和范圍來進行實體處理。也就是說雇傭關系中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用人單位應適用工傷保險賠付。
(四)、發生爭議后所使用的處理程序有別。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對于雇傭關系產生的糾紛,則適用民事爭議處理程序,當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訴訟的解決方式。當事人可根據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并非訴訟的前置程序,而且仲裁機構也非勞動部門設立的行政仲裁機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繼承人能否直接繼承顯名股東名下的股權
2020-12-04對于校園暴力政府的保護政策有哪些
2021-03-06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涉外離婚一方不出面怎么辦
2021-01-03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起訴離婚程序費用
2020-12-23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