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當然是應該做的,但人并不是懂得法就可以不犯罪了。對孩子來說,還是應該教導他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或者讓他們形成法制感。所謂法制感不是具體的法律或條文,而是讓人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應該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應該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也就是要培養孩子有一種非常樸素的道德情感。
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教育專家分析說,心理上的狹隘、自私、惟我獨尊、好占上風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內因,而不良社會環境的熏染、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則是不容忽視的外因。對青少年來說,對社會、他人以及自己危害最大的還是暴力犯罪。
其實,暴力案件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但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一個社會或一類人群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筆者認為,青少年暴力案件的增加是和現在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暴力傾向密不可分的。現在孩子的暴力傾向最簡單的例證隨處可見,比如說,過去幾歲的孩子斗嘴時最愛說“我打你”,現在的口頭禪變成了“我殺了你”!
那么,對青少年暴力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防范呢?可以這么說,到青春期即十二三歲再對青少年犯罪進行防范其實已經晚了。犯罪預防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過程,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行為規范是從小養成的,如果從幼兒時期就過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對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長對其過度地溺愛或打罵,形成驕縱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時一旦有實施暴力的能力和誘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須從小孩做起,預防得越早,減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對此,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暴力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為商家的最大賣點。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但在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定,對此還基本處于放任狀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信被騙報警當地不受理該怎么辦
2021-01-06被扶養人生活費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1-14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