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適用法律
目前我國的鐵-路限額賠償制度確實滯后,亟待改變,但這種限額的賠償終究有別于一般人身損害的全額賠償。因為鐵-路運輸?shù)奶攸c是低成本、低利潤、高風險,一旦發(fā)生人身損害,如按實際損失賠償,鐵-路的損失過大,難保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故我國也效法各國通例,采用限額賠償?shù)姆椒ā!惰F-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guī)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確立了我國鐵-路旅客運輸?shù)南揞~賠償制度,其屬性上為特別法規(guī)。
三項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優(yōu)先適用問題
依據(jù)法理,鐵-路旅客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優(yōu)先適用《鐵-路法》及其相關的行政法規(guī)與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是后頒布的司法解釋,但它適用于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二者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本質上并無沖突,要解決鐵-路旅客的人身損害賠償數(shù)額過低的問題,只能通過修改現(xiàn)行的限額賠償?shù)囊?guī)定來實現(xiàn)。
限額賠償責任適用侵權責任還是合同責任
限制性損害賠償是指加害人只在一定的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一種現(xiàn)象。在運輸行業(yè)中都規(guī)定有責任限額,鐵-路運輸企業(yè)對每名旅客人身傷害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萬元。客觀上看,責任限額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并犧牲了受害人的利益,探其立法本意并非如此,更主要是由于運輸業(yè)的巨大風險,為保護行業(yè)的發(fā)展而設立的。換言之,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同時便利當事人預見風險,及時采取措施而設立。因此,即便是旅客人身損害賠償?shù)南嚓P法規(guī)修改,限額賠償?shù)脑瓌t也是不會變的。
在限額賠償制度適用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限額賠償制度只在合同責任中適用,如當事人以侵權之訴提起人身損害賠償,那就排除了限額責任的適用。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對限額賠償制度法律性質的混淆。首先,限額賠償是相對于全額賠償?shù)囊环N損害賠償方式,損害賠償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即可以適用于合同責任也可適用于侵權責任。同理,在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中都可適用限額賠償制度。其次,從法條規(guī)定來看,《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guī)定》規(guī)定,本規(guī)定適用于鐵-路運輸企業(yè)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鐵-路旅客運輸中發(fā)生的旅客人身傷亡及其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這里并未將限額賠償制度限定在合同責任中。也就是說當事人無論選擇那種方式訴訟,都要受這4萬元的限額的限制。
限額賠償責任在承運人代償?shù)谌素熑螘r能否適用
第三人造成的人身損害,**企業(yè)先行賠付,是否適用限額賠償。第三者責任造成旅客傷亡的賠償按照《關于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知》、《鐵-路旅客人身傷害及自帶行李損失事故處理辦法》都規(guī)定,在鐵-路旅客運送期間因第三者責任造成旅客傷亡,旅客或其繼承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yè)先予賠償?shù)模瑧枰灾С帧hF-路運輸企業(yè)賠付后,有權向有責任的第三者追償。在這種情況下,鐵-路先行賠付,是否可以適用限額賠償。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仍應按照限額賠付,不足的部分受害人在找到第三者后可以繼續(xù)追償。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yè)承擔的是一種先行賠付責任,也就是說替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第三者的責任是一種全額賠付的責任,所以**企業(yè)也應全額賠償受害人。筆者認為這二種意見都不妥當。當旅客人身損害時有第三人造成時,存在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的問題。如受害人選擇合同之訴,**企業(yè)承擔的是嚴格的合同責任,而非代償責任,當事人無需舉證說明鐵-路或第三人存在過錯,就可獲得**企業(yè)的限額賠償。此時,受害人可在限額之外,仍可向第三人求償。**企業(yè)承擔的是合同之債,第三人承擔的是侵權之債,二者對受害人承擔的是一種不真正連責任。如果當事人選擇**企業(yè)承擔代償責任(前提是**企業(yè)對損害不存在過錯,不構成共同侵權),則應當選擇侵權之訴,當事人要承擔舉證責任,證明第三人致害造成人身損害,**企業(yè)承擔代償責任。筆者認為這種代償責任不能適用限額賠償。
**企業(yè)承擔的是一種代償責任,限額賠償責任是指**企業(yè)的自身承擔嚴格責任時,適用的責任。它的設立是從保護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對從事公共運輸?shù)?*企業(yè)予以保護的損害賠償制度.其效力不應及于**企業(yè)以外其他債務人.而代償責任是指替代第三者承擔應當有其承擔的完全賠償責任。如果承運人適用了限額賠償,最終向終局責任人追償時,**企業(yè)的追償權是不受限額限制的,全額的追償和限額的代償不對等,使**企業(yè)可以從中漁利,有違公平原則。從承擔終局責任人的第三人角度講,**企業(yè)適用限額賠償,必將導致第三人間接適用限額賠償責任.這樣的結果是是對其侵權行為的一種放任,也是違背立法原意的。從保護受害人角度講,獲得限額賠償后,再向第三人求償,是極為困難的,這樣做既不利于保護弱者,又同時增加了訴訟成本,還容易導致受害人喪失賠償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會被超期羈押
2021-02-05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xù)是什么
2020-11-08企業(yè)、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怎么規(guī)定
2020-11-22商標字體侵權能否要求賠償
2021-01-13車輛與狗碰撞屬交通事故嗎
2020-12-03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zhí)行
2021-03-21法律中規(guī)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勞動法關于加班規(guī)定怎么規(guī)定
2021-01-06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zhí)行多少
2021-01-11失業(yè)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