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侵犯名譽的行為為口頭方式,證據保全較難,以往司法實踐中,較少遇到侵犯名譽權案件。法院立案的名譽權案件比較多的是媒體侵權。
而由于網絡的特征,網絡侵犯名譽權的行為一般都能對證據進行保全,因此網絡名譽權侵權案件逐年增多。
先來看看,現行立法中,對網絡名譽權進行規制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法律規定。
以下為有關名譽權的相關法律規定,相信兄弟們肯定眼花繚亂,雙眼發澀,但是沒有辦法,這些規定是涉及名譽權糾紛的必備知識,能使諸位可能獲得利益或逃避法律追究的法寶,還請仔細閱讀。
由于目前中國的法律規定中還沒有關于網絡名譽權的具體規定,所以法院對網絡名譽權的法律適用是依據已有的普通名譽權法律規定、司法解釋以及相關的涉及網絡名譽權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主要有以下規定:
1987年《民法通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實行)》第140條的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規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0條和第134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鍺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對于侵權人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等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并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六項的規定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育部部署高考,高考移民是什么
2020-11-30企業工齡工資能取消嗎
2020-12-27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以獨自生活嗎
2021-02-24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農民承包的土地流轉后,還能確權嗎
2020-12-24如何設計企業拆遷補償方案才能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
2021-03-23拆遷公司可以作為拆遷主體嗎
2020-12-17城市拆遷補償的形式有幾種
2021-01-29惠州提高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