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會衍生出一些新的社會矛盾體的,例如現在我國的勞動市場當中因為就業而引發的矛盾,過去的勞動關系的分配已經不適用于新時代下中國的發展。勞資矛盾不斷的突出,就需要國家通過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來監督。有部分職工個人連最基本的勞動關系l的認定可能都不是特別的清楚。
一、勞動關系l的認定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如何認定呢?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這三條標準實際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行為”、“勞動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單位”必須是我國勞動法中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而“勞動行為”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具體勞動,并獲得報酬的過程。“勞動者”同樣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
注意收集以下證據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沒有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了,以備不時之需。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歸納來說,勞動者就是要注意收集自己的收入憑證、與用人單位有關的勝芳鎮明、用人單位的招工材料、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管理的證明、其他可以作為旁證的證明。需要特別說明的,用人單位的報銷憑證等、因公傳遞的電子郵件等也屬于有效證據。總之一句話,能證明自己在用人單位工作過的各種東西。
二、勞動關系的特征
(1)勞動關系主體之間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觀上的隸屬性。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權利,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或服務,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建立勞動關系。同時,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在實現勞動過程中理所當然地應當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雙方形成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
(2)勞動關系產生于勞動過程之中。勞動者只有與用人單位提供的生產資料相結合在實現勞動過程中才能與用人單位產生勞動關系,沒有勞動過程便不可能形成勞動關系。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勞動法所涉及的范圍只限于勞動過程之中,不應包括未形成勞動關系之前的就業過程。但是,由于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大國,就業問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都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同時就業與勞動關系又有特別緊密的聯系。因此,我國的《勞動法》將就業納入自己的調整范圍,是出于我國實際的考慮,不能因此將就業也歸于勞動關系的范疇。
(3)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間的勞動關系具有排他性。勞動關系只能產生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勞動者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不能稱之為勞動關系。同時,作為自然人的勞動者,在同一時間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任何勞動者都不能與二個用人單位同時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任何二個用人單位也不得同時與一個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勞動關系具有排他性。至于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靈活就業者,比如作家、自由撰稿人、小時工等,他們可以和不同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筆者認為靈活就業者在本質上并沒有違背勞動關系排他性,因為靈活就業者在工作時間上是相互錯開的,依然符合勞動者在同一時間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的規范,只不過這“同一時間”更為靈活、更為具體而已。
(4)勞動關系的存在以勞動為目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是為了實現勞動過程,為社會生產或社會產品提供服務。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歸屬于用人單位,也就是說,勞動者是在用人單位組織指揮下,為了最終實現用人單位的利益而勞動的。相應的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實施勞動行為提供有利條件和物質保障,并向勞動者支付合理的報酬。
(5)勞動關系具有國家意志和當事人意志相結合的雙重屬性。勞動關系是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規定和勞動合同約定形成的,既體現了國家意志,又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共同意志。我國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體現了國家對勞動關系的強制干預性質,同時當事人雙方對勞動關系的具體事項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自由約定,體現了契約自由的本質屬性。
勞動關系的建立是從自己在公司第一天上班就開始的,雖然說規范的勞動關系肯定是要有書面的合同進行約束的,但是認定事實勞動關系的這件事情書面勞動合同卻不是必備條件。國家就明確的規定了沒有簽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認定勞動關系的標準,身為勞動者,我們一定要注意充實這種最基本的法律知識。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室盜竊罪量刑標準
2021-02-26要約收購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11醫療期內辭退職工違法嗎
2021-01-27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離婚調解用出示證據嗎
2020-11-14女方婚前購買房產婚后男方出資裝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20不同意離婚答辯狀
2020-12-21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有什么區別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