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由于雇員無法證明與雇主的勞動關系而造成損失的事件并不少。我們知道,企業雇傭員工為自己的工作,雙方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基本權益。那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雇員和雇主勞動關系的認定有哪些標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雇員和雇主勞動關系的認定有哪些標準?
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如何認定呢?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這三條標準實際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行為”、“勞動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單位”必須是我國勞動法中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而“勞動行為”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具體勞動,并獲得報酬的過程?!皠趧诱摺蓖瑯颖仨毦邆浜戏ǖ馁Y格。
二、證明雙方的勞動關系要收集哪些證據?
注意收集以下證據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沒有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了,以備不時之需。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歸納來說,勞動者就是要注意收集自己的收入憑證、與用人單位有關的身份證明、用人單位的招工材料、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管理的證明、其他可以作為旁證的證明。需要特別說明的,用人單位的報銷憑證等、因公傳遞的電子郵件等也屬于有效證據。總之一句話,能證明自己在用人單位工作過的各種東西。
雇主與雇員雙方都應符合勞動關系主體的標準,雇員為雇主提供勞動服務獲得報酬,滿足這些標準情況下,雙方的勞動關系得以確定。實踐中因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雇員利益受損的事例較多,所以雇員在工作過程中應積極保留相關證據以證明雙方的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區別
2021-03-17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域名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2020-11-13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賠償案件審理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3-10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