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過失犯罪的特點是什么
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在過失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
其特點有:
(1)在認識因素上,表現為行為人對危害后果的發生雖然應當預見但實際上并未預見到,或只是預見到在他看來并非現實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表現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對的心理狀態,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能夠避免結果發生的主觀錯誤心理支配下的過失行為導致了結果的發生。
(3)在主觀惡性上,過失犯罪遠小于故意犯罪。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無論是自然人還是單位,均可能可能成立過失犯罪。但是目前,我國。刑法規定的單位過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勞動安全事故罪,建設工程質量事故罪,教育設施管理責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責任事故罪和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還報銷款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6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沒有尸檢的交通事故鑒定書是否有效
2020-11-08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