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的訴訟時效
融資租賃合同當事人請求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即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因此,融資租賃合同發生糾紛后,要及時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以免超過時效,而得不到法律保護。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解決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對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和不履行的后果所產生的爭議。由于融資租賃合同涉及的法律關系非常復雜,其標的一般比較大,在解決合同糾紛時一定要慎重,妥善解決。實踐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糾紛案件的當事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供貨人是否需要列為當事人,由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但供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的,則不應當將供貨人列為當事人。融資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與租賃物的實際使用人不一致時,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將實際使用人列為案件的當事人。
2、注意案件的管轄地: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法院管轄。當事人未選擇管轄法院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租賃物的使用地即為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地。因此,當事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管轄法院。
3、注意選擇恰當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據《合同法》規定,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后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起訴。仲裁作出的裁決,由仲裁機構制作仲裁裁決書。對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融資租賃合同的法律糾紛也同樣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這四種方法來解決。
融資租賃有時會發生一些糾紛,這時要及時進行訴訟解決,以免過了訴訟時效。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對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和不履行的后果所產生的爭議。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婚前協議公證有哪些程序,該怎么辦理
2020-12-18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怎樣認定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1-13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事先未出示條款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21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2020年拆遷新規實施時間
2021-02-19政府修路拆遷時應具備哪些拆遷手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