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時效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一年內有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一,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二條第一款,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而該規定第四條同時規定,工資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組成。因此,常見的勞動爭議訴求比如欠發的工資、獎金、加班工資、高溫津貼等都屬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勞動報酬范疇,因而不受仲裁時效一年的限制。但是,《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同時規定,工資支付臺賬應當至少保存二年。根據該規定,用人單位對于超過兩年以上的工資臺賬已無保管的義務,因此在無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欠發勞動報酬的情形下,勞動者提出自仲裁之日起往前追溯超過兩年的勞動報酬訴求可能得不到支持。
第二,不屬于勞動報酬的常見訴求,如經濟補償金、賠償金、代通知金等,則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即自勞動者離職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權利,實踐中主張權利常指勞動者提出勞動仲裁之日。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雖然帶有工資兩字,但是雙倍工資僅是一項帶有懲罰性質的支付請求,因此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仍受到一年仲裁時效的限制,從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雙倍工資最多只能支持11個月,即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至不滿一年期間。
第四,未休年休假工資同樣帶有工資兩字,但司法實踐中,未休年休假工資一般被認定為福利而不屬于勞動報酬,故也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又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因此,勞動者請求當年的未休年休假工資的仲裁時效原則上從次年的1月1日起算。
在自己不知道從哪里找律師咨詢的時候,來律霸網有專業律師給你提供協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前科犯了交通肇事會怎么判
2021-03-08反擔保解除時間法律規定
2020-12-30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做了一年多的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1-19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保險合同無效有什么原因和后果
2021-02-06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