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后,因雙方缺乏聯系和溝通,使得離婚現象日趨普遍。離婚時,又因法院難以查明被告住所地,故而法官往往以公告的方式向被告送達法律文書。此舉既增加了法院考核指標中的四項指標案件數,又因法官忽略查找程序,使得被告無法得知原告起訴的事實,因而失去向法院遞交答辯狀或陳述相關事實的機會,從而造成案件事實難以查清,有可能作出對被告不利的裁判結果。
法院在認定被告下落不明以及采用公告的方式向其送達法律文書時,一方當事人的缺位,必然導致訴辯雙方的失衡,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審理結果的公正。離婚案件由于涉及當事人的婚姻關系是否解除、子女撫養、財產繼承以及共同財產分割等諸多法律問題,法院的判決一旦生效,該婚姻關系即宣告解除,當事人即使可以運用法律手段對財產等進行救濟,但其婚姻關系卻不再具有逆轉性,從而導致了一些案件長期“案結事不了”,產生了許多不穩定因素。因此,在離婚案件中應當正確適用公告送達。
如何在離婚中正確適用公告送達,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嚴格公告送達的程序,對已窮盡了民訴法第七十八至八十四條規定了送達方式后仍然無法送達的,在深入社區(村委會)進行走訪調查、形成調查并經過查找后,仍無法得知當事人下落且原住所地的村(居)委會亦證明當事人確實下落不明的,才采用公告送達方式。也就是說,公告送達應被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送達方式。
適用公告程序應建立必要的審批制度和合議制度。公告程序是一項很重要的訴訟活動,適用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情況下也要求組成合議庭審理。因此,決定適用公告程序應當慎重、嚴格,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應建立一定的審批制度予以把關,按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由合議庭決定,不應由獨任審判員或案件的主審人個人隨意決定,以防止錯誤適用的危害后果之發生。同時,建議在司法實踐中明確公告送達的管理部門,即實現統一管理。
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公告送達。針對不同類型的受送達人,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公告送達的方式。例如,除了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外,還可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公告,或將公告直接張貼在受送達人戶籍所在地,并送一份公告給被告直系親屬,以期待通過其親朋好友及時傳達給當事人相關訴訟信息,實現告知目的。另外,也可通過網絡、電視、電臺的形式進行公告送達,以充分實現公告送達“公之于眾,告之天下”的效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反擔保協議
2021-02-10借款人是債權人還是債務人
2020-12-19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房地產開發流程(詳細)
2021-01-31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