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能否追加第三人
對于追加第三人的這種情況,法律規定二審法院可以追加第三人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得發回一審法院重審,否則就剝奪了第三人上訴的權利。
在民事訴訟中,可以,但是有條件,根據《民訴意見》第183條之規定,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在一審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愿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發回重審。發回重審的裁定書不應列應當追加的當事人。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法律知識,對于追加第三人的這種情況,法律規定二審法院可以追加第三人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得發回一審法院重審,否則就剝奪了第三人上訴的權利。都三人的訴訟權利也是需要去維護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諾延遲怎么辦?
2021-03-18被別人辱罵可以報警嗎
2021-01-03行政訴訟勝訴怎么索賠
2020-12-27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經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07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