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作為犯罪有故意和過失么?
不作為犯罪既可能是故意犯罪也可能是過失犯罪,不作為犯罪是不作為是相對于作為而言的,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的法律義務,并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故意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二、不作為犯罪的分類
1、純正不作為犯(真正不作為犯)
純正不作為犯是指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只能由不作為構成的犯罪,它是以不履行特定義務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說,在我國現行刑法中,行為人的行為但凡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都可根據法律的規定定罪量刑。
因此,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成立必須以構成要件齊備為前提。例如,遺棄罪,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等。所謂“純正”指的是該類犯罪只能由不作為行為構成,而不能由作為行為構成。
同時,在純正不作為犯罪的犯罪構成中,對法定義務的違反,是該類犯罪成立的前提,也是該類犯罪構成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中的重要內容。
2、不純正不作為犯(不真正不作為犯)
所謂不純正不作為犯,是指行為人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的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例如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甚至放任更嚴重危害后果發生的間接故意殺人案件等。
3、混合不作為犯
我國有學者根據刑法分則對具體犯罪的不作為模式,除了把不作為犯分為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外,還提出了另外一種不作為犯,即混合不作為犯。所謂混合不作為犯的表述為“混合不作為犯是指既有作為又有不作為共同構成的犯罪形態”。
混合不作為犯的特點在于作為與不作為必須同時存在才能構成犯罪,如果只有作為或者只有不作為,則不能成立該犯罪”,例如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抗稅罪和走私罪便同時包含作為和不作為兩種行為。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不作為犯罪的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認定和處理,司法機關首先要對是否構成不作為犯罪進行認定,具體情況下,對于故意不作為犯罪或者過失不作為犯罪的判罰標準是不一樣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由司法機關來進行判罰處理。
不作為犯罪類型都有哪些?
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不作為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事務所異地提供法律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1-03-09公司變更名字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4連帶責任多長時間就沒有了
2021-02-27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