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時制是相對標準工時制而言的,指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標準工時制度的,按照法律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工時制度。特殊工時制度是否可以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約定呢?其效力又如何呢?下面就和律霸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而勞動時間怎樣安排,就涉及單位實施的是何種工時制度。
第二,實施不定時或綜合計算等特殊工時,需要經過勞動部門行政審批。然而在實踐中,不少用人單位未申請過綜合計算工時或不定時工時,就擅自實施起來,理由是合同當中有約定。有的雖有批復但已經過期。還有些用人單位雖在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實行標準工時,但在簽訂勞動合同后獲得了勞動行政部門的許可,同意其在相關崗位實行不定時工時或綜合計算工時制,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并未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時制度進行變更。這些做法確實引發了一些矛盾,那特殊工時制的約定與勞動行政部門批復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執行時以約定為準還是以批復為準呢?
第三,若要對勞動者所在崗位施行特殊工時制,需要同時滿足兩大要件:第一,得到勞動行政部門的批復;第二,勞資雙方約定明確。也就是說,如果僅有勞資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實行特殊工時制,但未獲得勞動行政部門的行政審批,是不能對勞動者實行不定時工時制的。如果勞動者所在崗位得到勞動行政部門關于不定時工時制的批準。如果單位確有審批手續,但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實行標準工時,我認為還是應按標準工時執行。
所以,單位的特殊工時制度有無經過勞動行政審批、是否尚處于審批的期限內,若是,則有效;反之,則約定無效,仍應按標準工時制執行作息安排。
如何確認勞動關系的成立
勞動者應保存哪些勞動關系證明
沒簽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立約定金未簽訂合同可以返還嗎
2020-11-17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
2020-12-22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貨品合同乙方中途終止怎么賠償
2020-11-12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土地法知識小輯
2020-11-10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拆遷安置房糾紛時效有期限要求嗎
2020-12-11遇到城中村拆遷時,我們該做些什么準備
2021-03-15舊房在拆遷時會進行折舊嗎,折舊率怎么算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