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偽造身份證是什么罪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guī)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加重處罰事由: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而情節(jié)嚴重的,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情節(jié)嚴重,是指偽造、變造的次數多、數量大的;非法牟利數量大的;因他人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進行犯罪活動造成嚴重后果的等。
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基礎上分析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構成特征。對于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例如出于個人癖好,模仿真居民身份證制造摹本,并未使之流入社會而僅是個人收藏的;行為認為自己的居民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開啟證件聚脂薄膜密封加以深涂的,或認為證件姓名用字有誤,擅自涂改的,不應認為是犯罪。
二、本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界限
居民身份證是公安機關頒發(fā)給具有一定資格公民的證件,因而也屬于國家機關的證件的一種,但立法者出于對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有效管理,單列其為一罪,有利于懲治這類犯罪。二罪的區(qū)別表現(xiàn)為:
(1)二罪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后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信譽和正常的管理活動;
(2)二罪的行為手段不同,后罪中除了包括偽造、變造以外,還有"買賣"。因而如果有買賣居民身份證,社會危害性嚴重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應以后罪論處;
(3)二罪侵犯的對象不同,后罪侵犯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
偽造身份證的犯罪事實應當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認定,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相關犯罪事實的認定,一般是結合偽造身份證的事由以及造成的后果來進行量刑處理的,但如果構成了加重處罰的情節(jié),則需要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偽造貨幣罪最高可判處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非法處置抵押物犯罪嗎
2021-01-06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法院進入簡易程序多久能審,還可以上訴嗎
2020-11-13強制執(zhí)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離婚協(xié)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簡并票種統(tǒng)一式樣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2-03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林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15回遷房滿五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