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是我國公民從出生開始就具備的基本民事權利能力,如果惡意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并且給對方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的話,都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法院在對行為人按照隱私權進行定罪的時候,需要首先審核行為人的行為是否符合侵害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才能按照侵犯隱私權的相關法律對當事人定罪的。
侵害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是怎么規定的?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基本上所有的刑事案件的構成要件都包括四個方面。侵犯隱私權也是如此,在侵犯他人隱私的時候,肯定主觀上是存在過錯的,并且侵犯隱私權是違法的,因為行為人侵犯對方的隱私權,給他人的財產以及精神帶來的痛苦,這種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就是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婚前調查侵犯隱私權嗎,什么是婚前調查?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連帶責任是否均可追償
2021-02-24填寫支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1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配偶是否承擔另一方的擔保債務
2021-03-21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