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犯罪其實都是作為犯罪,即要積極的實施了一些行為之后,那么才能實際認定構成犯罪。當然,《刑法》中規定的罪名里面也存在不作為犯罪,但比較少。而現實中成立不作為犯罪也需要滿足規定的條件,那究竟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作為義務)。在一個兒童不慎落入水中的情況下,岸邊任何人的有效救助行為都可以使該兒童幸免于難。在此意義上說,任何人的不救助都是該兒童死亡的原因。但是,如果認定岸邊沒有救助的任何人都成立故意殺人罪,則明顯不當擴大了處罰范圍。只有那些在法律上應當保證不發生死亡結果的人的不救助行為,才值得作為犯罪處罰。這種處于保證地位的人,理論上稱為保證人。而哪些人屬于保證人,關鍵在于哪些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以防止結果發生的法律性質的義務。這種義務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不包括單純道義上的義務;另一方面要求義務的內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以保證危害結果不發生,并非不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消極義務(故理論上稱為作為義務)。據此,與落水兒童沒有撫養關系的過路人不搶救該兒童的,不成立不作為犯罪,因為他只有道義上的義務而沒有法律性質的義務。反之,與落水兒童具有撫養關系的父親不搶救該兒童的,則是不作為犯罪,因為他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且這種義務的內容是搶救落水兒童的積極行為。由于不作為以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義務為前提,故需要說明作為義務的來源。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規范與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夠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而不會強求不能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至于行為人能否履行義務,則應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與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判斷。當履行義務面臨一定危險時,不能要求行為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義務。“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不僅意味著行為人具有實施防止結果發生的積極行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著具有防止結果發生的可能性。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不作為的核心是行為人沒有履行義務,行為人在此期間實施的其他行為,并非不作為的內容,也不影響不作為的成立。不作為之所以能成為與作為等價的行為,在于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理論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當不作為已經造成了危害結果時才構成犯罪。從要求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而言,該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作為是否與作為等價,并不只是取決于是否發生了結果;當刑法規定某種犯罪的成立不要求發生危害結果時,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不作為也可能成立犯罪。
即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以及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而常見的不作為犯罪就是遺棄罪,要是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一下我們的專業律師。
精神病人犯罪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按期送達可以撤銷嗎
2020-12-10何為婚姻法上的男女平等
2020-11-21環境污染造成損害該如何承擔責任
2021-01-22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當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關于承包地登記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03國地稅合并土地出讓金怎么分配
2020-11-242020年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案要注意些什么
2020-12-21農民如何在征地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征地流程有哪些拆遷補償項目
2020-11-17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14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應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2無證房拆遷后可以辦房產證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