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的任何一種違法犯罪的活動,肯定都是有犯罪主體的。但是,我國刑法當中規定的犯罪主體不包括未成年人,還有一些特殊人群的。同時犯罪主體也不僅僅限于我國的自然人,有一些犯罪主體也是比較特殊的。下面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能夠成為犯罪主體的有哪些?
一、能夠成為犯罪主體的有哪些?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二、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1、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2、年齡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智力發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以上規定體現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3、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刑法第30條之規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在我國刑法當中規定的犯罪主體一共分為兩類,分別是自然人和單位。在自然人當中規定如果已經滿16周歲的人犯罪的話,就應該承擔刑事責任了。其實自然人犯罪主體當中也有一些是普通自然人和國家特殊人群。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犯罪主體是什么?
受賄罪的主體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人賠償后可否再要求雇主賠償
2021-02-03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農村自留地建房需要經過地方允許嗎
2021-02-14重婚罪認定
2021-03-08一級傷殘鑒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20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協議管轄是否只能中國法院
2021-03-26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