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經濟方面進行投資的時候會需要用到大量資金,而一般人大多是自己擁有著有限的資金,因此像社會籌集資金這樣的集資行為,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金融活動。但最近,企業融資、民間高息借貸引發的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缺頻頻生,很多人會吧這兩者混為一談,其實不然。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的解釋與區別。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均屬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類,它們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經濟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破壞國家經濟管理活動,危害國計民生,使國家經濟遭受嚴重損害的行為。在主觀方面絕大多數是由故意構成,個別由過失構成。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一、概念不同?
前者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后者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
二、客觀方面表現不同?
前者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完全仿造銀行吸收存款的做法,以確定的存款期限、利率,面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變相吸收存款”,是指行為人為回避以“存款”的形式吸收公眾資金引起麻煩,受到追究,在未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務院批準的情況下,擅自開辦所謂的“基金”或“基金會”等,再以此名義“合法”地吸收公眾資金以開展所謂活動,還有的以吸收投資,擴大企業再生產為名,無固定利率,年底分紅,實際許以高出銀行利率很多的股息,吸收公眾存款。后者表現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使用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采取虛構集資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額的一種手段。“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有關機關批準,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
三、主觀方面不同?
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但行為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是否已獲利,獲利數額大小,甚至虧損,資不抵債,都不影響罪名的成立。只有達到“擾亂金融秩序”的程度的,才構成犯罪。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資款的目的。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犯罪。按照法律規定,非法集資的行為,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程度,才構成犯罪。
綜上所述,當我們在經濟投資方面遇到了資金問題,從而遇見了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這種非法活動導致自己損失了利益的時候,根據小編整理的幾方面去區別理解這兩個案件的實質和造成的后果,如有不懂的,再去與律師了解相應法規深入交流,以便維護好自己的利益。
2020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量刑標準
集資詐騙法院階段辯護詞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哪些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資金拆借定義以及要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詳解旅游保險有哪些
2020-12-17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該賠償嗎?
2020-12-3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03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一)
2021-03-14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0-12-31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因拆遷引起的房產證事項法院會受理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