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自然人行賄的在達到一定標準之后,構成行賄罪。但要是單位實施行賄行為,并且也達到了規定的標準,那此時構成的就是單位行賄罪,而不再是行賄罪。那具體來說法律中規定的單位行賄的方式有哪些呢?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法律中規定的單位行賄的方式有哪些
(1)經單位研究決定的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2)經單位主管人員批準,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3)單位主管人員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實施的行賄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行賄行為的違法所得必須歸單位所有,如果歸個人所有,應以自然人的行賄罪論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2、3條分別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單位行賄的對象有哪些
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能否包括國有單位,對此問題,本罪的犯罪對象既包括國家工作人員,也包括國有單位,其理由是定義單位行賄罪的《刑法》第393條將此罪規定為兩種情形,其前一種情形“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中的行賄對象未指明是國有單位或國家工作人員,故將二者全部包括進去。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理由是:研究一種具體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不能僅根據《刑法》的一、二條法律條文來考究,而應結合同一類犯罪甚至整部《刑法》加以分析,就行賄這類犯罪行為而言,在刑法第八章《貪污賄賂罪》中規定了四種行為:
(1)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
(2)自然人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3)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4)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而“兩高”分別就《刑法》的罪名的確定問題的有關司法解釋,都將第一種情形,即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確定為“行賄罪”;對第二、三種情形,即自然人或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犯罪定義為“對單位行賄罪”;而對第四種情形,即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規定為“單位行賄罪”。若將單位也列為“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勢必造成“單位行賄罪”和“對單位行賄罪”這兩種犯罪在犯罪對象上相互包容,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現實中,有一些犯罪是既可以由自然人構成,同時也可以由單位構成,而此時涉及的罪名往往也是同一個。但行賄、受賄犯罪來講就不太一樣了,此時若是單位實施的行賄行為,那么構成的就是單位行賄罪,這屬于一個單獨的罪名。
關于行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規定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沒有結婚證可以離嗎
2021-02-20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