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司法解釋中,規定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即構成犯罪時,那么不知道該信息為謠言從而轉發是否構成犯罪?下面,律霸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如果不知道是假的信息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了會構成共犯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還規定:“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但是,如果行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在信息網絡上發布、轉發的,即使對被害人的名譽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也不構成誹謗罪。
二、轉發五百次就會構成共犯嗎?
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但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三、什么情況才會構成網絡謠言的共犯?
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幫助以共同犯罪論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內容。《解釋》第八條規定,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內容,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等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追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必須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為前提。如果對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相關犯罪活動不明知,即使客觀上起到了幫助作用,也不構成犯罪。
對于傳播網絡謠言的共犯問題,以上內容有了詳細的解釋,最主要的要件就是必須要知道他人是在實施謠言傳播。如果您還想要了解網絡犯罪的相關內容,請登錄律霸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
網絡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網絡犯罪的構成特征是哪些?
對網絡詐騙罪應該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水過敏醫院要負責嗎
2021-01-18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1-02-05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解封保全要原告申請嗎
2021-01-04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婚姻背叛的法律規定
2020-11-23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