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上辱罵他人立案標準是怎樣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二、侮辱誹謗他人民事訴訟維權是否可以
侮辱或誹謗,已經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是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的。如果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誹謗罪。
誹謗的詞義解釋是:以不實之詞毀人。通過捏造事實,散布對他人名譽不利的言論,給他人造成損害,但未達到誹謗罪的嚴重程度的,在我國,應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可見,認定名譽權侵權時,不因侵權人為新聞媒體而要求受害人證明侵權人具有“真實惡意”。一般來講,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客觀上有針對性地制作誹謗他人名譽的信息,主觀上故意進行了散布,即可認定為侵權。受害者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結果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誹謗行為達到“情節嚴重”的,適用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但我國刑法僅對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的誹謗行為予以規制,新聞媒體等單位則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主體。關于“情節嚴重”的認定,隨著自媒體的飛速發展而略有變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認定符合誹謗罪中“情節嚴重”這一構成要件。
三、關于誹謗罪的的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出黨員有什么后果嗎
2020-12-23商號權糾紛主體可以是個人嗎
2021-02-24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離婚需要冷靜嗎,2020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了嗎
2021-03-05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競業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