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嗎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定。若本身就沒有規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公司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上市
2021-02-22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家暴怎么處罰
2020-11-07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