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否犯罪并接受何種制裁是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判斷的,違法事實發生的不同階段會對行為人的量刑直接產生影響。法律術語將這些階段稱之為犯罪形態,每一種犯罪形態都會由特定的處罰標準。那么,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一、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犯罪形態是指故意犯罪在其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因主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形態。從階段到形態理論上措辭的變化。本章是犯罪構成理論的補充,也可以說是修正的犯罪構成。盡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構成要件,但因其行為本質上具有社會危害性,與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為表面上符合犯罪構成,但因其本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故不認為是犯罪。
1、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
特征:(1)主觀上為了犯罪;(2)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3)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4)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特征:(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特征:
(1) 中止的及時性。這是指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的過程中,犯罪一旦既遂,便沒有中止可言。
(2) 中止的自動性。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認為有可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動地放棄了犯罪,
(3) 中止的有效性。這是指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動放棄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4)中止的客觀性。中止不只是一種內心狀態的轉變,還要求客觀上有中止行為。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其一就是行為人準備去犯罪但是卻沒動手的預備,其二就是行為人作出犯罪行為但是沒做成的未遂,其三就是行為人開始犯罪之后自己卻又主動停止了的中止。
對共同犯罪人如何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涉嫌賭博罪判刑多少年,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違法是否要求有主觀過錯
2020-12-27小區沒住人是否要交物業管理費
2021-03-20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在工地工作時受傷的按照人身損害能賠多少
2021-01-31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對被調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可以通知其家屬嗎
2021-01-01單剝奪政治權利未釋放如何處理
2021-02-09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