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些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但是死刑制度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依然適用,我國也是其中一個。針對未成年人、孕婦犯罪等特殊情況,刑法規定死刑不適用于這些人群,而且我國還有死刑復核制度。那么我國死刑復核制度是什么?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概念
死刑復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所遵循的一種特別審判程序。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是刑法所規定的諸刑種中最嚴厲的一種,稱為極刑。中國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為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強調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因此,除在實體法中規定了死刑不適用于未成年人、懷孕婦女等限制性要求外,還在程序法中對判處死刑的案件規定了一項特別的審查核準程序——死刑復核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報請對死刑有核準權的人民法院審查核準應遵守的步驟、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種特別的程序。
二、任務
根據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經驗,死刑復核程序的任務是,由享有復核權的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復核的死刑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是否正確進行全面審查,依法作出是否核準死刑的決定。因此,對死刑案件進行復核時,必須完成兩項任務:
1、查明原判認定的犯罪事實是否清楚,據以定罪的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罪名是否準確,量刑(死刑、死緩)是否適當,程序是否合法;
2、依據事實和法律,作出是否核準死刑的決定并制作相應的司法文書,以核準正確的死刑判決、裁定,糾正不適當或錯誤的死刑判決、裁定。
三、程序
中國的刑事訴訟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一般的刑事案件(主要指公訴案件),大致經過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執行程序,這是普通程序。此外,對于判處死刑的案件,還要經過專門的復核核準程序;對于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當發現確有錯誤時,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糾正,這些是特殊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尤以其獨特的審判對象和核準權的專屬性等特征既區別于普通程序,又不同于其他特殊程序。
四、特點
1、審理對象特定
這一程序只適用于判處死刑的案件,包括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和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只有死刑案件才需要經過死刑復核程序。沒有被判處死刑的案件無需經過這一程序。這種審理對象的特定性使死刑復核程序既不同于普通審判程序——一審和二審程序,也不同于另一種特殊審判程序——審判監督程序。
2、死刑復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終審程序
一般刑事案件經過第一審、第二審程序以后,判決就發生法律效力。而死刑案件除經過第一審、第二審程序以外,還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只有經過復核并核準的死刑判決才發生法律效力。從這一意義上說,死刑復核程序是兩審終審制的一種例外。
3、所處的訴訟階段特殊
死刑復核程序的進行一般是在死刑判決作出之后,發生法律效力并交付執行之前。相比較而言,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審理時間是在起訴之后,二審判決之前;審判監督程序則是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之后。
4、核準權具有專屬性
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權進行死刑復核的機關只有最高人民法院。而其他審判程序與此不同:一審案件任何級別的法院均可審判;二審案件中級以上的法院均可審判;再審案件原審以及原審以上的法院均可審判。
5、程序啟動上具有自動性
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的啟動都遵循不告不理原則:只有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自訴,人民法院才能啟動第一審程序;只有檢察機關提起抗訴或者被告人、自訴人提起上訴,人民法院才能啟動二審程序。而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既不需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者抗訴,也不需要當事人提起自訴或上訴,只要二審法院審理完畢或者一審后經過法定的上訴期或抗訴期被告人沒有提出上訴、檢察院沒有提起抗訴,人民法院就應當自動將案件報送高級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6、報請復核方式特殊
依照法律有關規定,報請復核應當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逐級上報,不得越級報核。而審判監督程序可以越級申訴。
五、方式
死刑復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所遵循的一種特別審判程序。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是刑法所規定的諸刑種中最嚴厲的一種,稱為極刑。
在死刑復核權回收之后,應當根據訴訟的規律設計完善死刑復核程序,盡管其不同于一審、二審程序,但可以進行訴訟化改造。可以根據案件的情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一是對于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以及雖然提出了上訴或者抗訴,但不是針對事實認定而是針對法律適用或程序問題的案件,法院可以采用非開庭的方式進行審理,但即使非開庭審理仍必須包括審查書面卷宗材料、訊問被告人和聽取公訴機關、辯護人的意見等內容;
二是對于一審判處死刑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機關提出抗訴,并且是針對事實認定提出的案件,法院應當采用開庭審理的方式,即在確定的時間吸收檢察機關、被告人、辯護人以及其他必須參加的訴訟參與人共同參與復核程序。操作方式上可以采取形式面對面的直接審理和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遠程審理兩種方式。實行開庭審理,可以保證控辯雙方有效的參與到庭審過程中,特別是辯方可以有機會充分行使辯護權,同時也便于檢察機關對法院的審判活動實施有效的法律監督。不論是哪種審理方式,均應由 3名以上單數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可以經合議庭提請由審判委員會開庭審理。
六、意義
死刑復核程序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審判程序。這一程序的設置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適用死刑一貫堅持的嚴肅與謹慎、慎殺與少殺的方針政策,對于保證辦案質量,正確適用死刑,堅持少殺,防止錯殺,切實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的長治久安均有重要意義。
具體表現在:
1、死刑復核程序有利于保證死刑適用的正確性。人的認識有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只有經過多次不斷的檢驗,才能使認識逐漸接近客觀實際。訴訟認識也是如此,只有經過從偵查到起訴、審判,從一審到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等多次反復,才能使公安司法人員的認識逐漸接近案件的客觀事實,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冤假錯案。死刑案件通常更加復雜,往往更需要經過多次檢驗。不僅如此,人死不可復生,死刑一旦被執行就無法補救,因而更必須保證死刑判決的正確無誤。死刑復核程序的設置使死刑案件在一審和二審程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道檢驗和保障機制,這對于保證死刑的正確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死刑復核程序有利于控制死刑的適用,實現少殺、慎殺的刑事政策。嚴肅謹慎、少殺慎殺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在刑事訴訟法中特別設立死刑復核程序,正是貫徹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通過死刑復核,對那些適用死刑不當的判決、裁定,作出不予核準的決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分別作出不同的處理:對純屬無罪或因證據不足應判無罪的人,糾正冤案,立即釋放,恢復其自由;對那些雖然有罪,但不應判處死刑的罪犯,可根據不同情況依法改判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罰。這樣做,不僅有利于防止無辜錯殺和死刑濫用,避免給國家、公民造成重大損失,而且還可以收到良好的政治效果。因此,死刑復核程序是堅持少殺、慎殺和防止濫殺的可靠保證。
3、死刑復核程序還是嚴格死刑規格、統一執法尺度的關鍵程序。由于死刑(死緩)判決的核準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行使的,這有利于從訴訟程序上保證死刑執法尺度的統一,防止地區之間寬嚴不一。而且有利于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及時發現死刑適用中可能出現的偏差和錯誤,及時糾正錯誤的死刑裁判,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審判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指導和督促下級人民法院提高死刑案件的審判質量,確保死刑在全國和全省(市、自治區)范圍內的統一正確適用。死刑復核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的一個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
2012年修改的新《刑事訴訟法》對死刑復核程序的具體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二百三十五條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三十六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后,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三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三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準或者不核準死刑的裁定。對于不核準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四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授權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規定將《刑法》分則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五章(侵犯財產罪)、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毒品犯罪除外>;)、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規定的犯罪,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準權授權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行使。中國刑事辯護網提供。
最高人民法院通知授權云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貴州省核準部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死刑。
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已將下放的死刑復核權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并在原來刑一庭,刑二庭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死刑復核庭。刑三庭、刑四庭、刑五庭。負責全國死刑案件的復核工作。
七、司法解釋
1、復核死刑案件處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頒布實施的《關于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了復核死刑案件的3種處理方式,即核準、發回重審和改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此修改為核準和不核準,僅在少數特定情況下才改判。根據《規定》第四條,對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裁定不予核準,并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但對于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錯誤的如何處理,《規定》沒有明確。《規定》第二條第二款所述引用法律條款不完全準確、規范,可以在糾正后作出核準死刑的判決或者裁定,“引用法律條款不完全準確、規范”是否屬于適用法律錯誤?很顯然,錯誤重于“不完全準確、規范”,那么,適用法律錯誤應當核準、改判還是不核準發回重審?改判不符合《規定》列舉情形,不能采用改判;如果適用法律錯誤只影響定罪,不影響量刑,則以比照《規定》第二條第二款糾正后核準為宜,如果適用法律錯誤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或者既影響定罪又影響量刑,則無法糾正,應當不予核準。
2、發回重審的具體應用
(一)發回重審的范圍。《規定》的規制對象是死刑復核案件,雖然復核死刑案件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但死刑復核程序不是獨立的審級,所以,不予核準、裁定發回重審的死刑案件,發回的是死刑部分,重審的也是死刑部分。對于原審附帶民事賠償部分、數罪并罰案件中的非死刑處罰部分的裁判,盡管在重審中可能重新處理,但屬于重審中自行、主動解決問題。對于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未判處死刑的被告人犯罪部分,則不屬于《規定》適用的范圍,對死刑部分復核不影響其生效。最高法院在復核時發現已經生效的裁判確有錯誤的,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解決。
(二)發回重審的審級。《規定》第八條第一款表述發回重審的審級為: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準死刑的,根據案件具體情形可以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發回重審的事由可以歸納為3類:一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二是量刑不當;三是違反法定訴訟程序。那么,3種情況下分別應當發回哪一審級法院審理?把《法院刑事訴訟文書樣式》第27項——“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刑事裁定書的說明”作為參照。在樣式說明中,把裁定結果分為兩種情況表述:第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證據不足,或者原審法院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正確判決的,表述為撤銷一審和二審判決,發回中院重新審判。第二,一審判決在認定事實和證據以及訴訟程序上均無錯誤,但二審裁定或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證據不足,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表述為撤銷高院二審判決,發回高院重新審判。從樣式說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因事實、證據或程序問題發回時,原則上哪一審存在問題發回哪一審。因量刑不當發回重審,前提是案件事實認定正確,訴訟程序合法,也就是說,一審、二審只存在量刑不當的問題,此種案件似無發回一審的必要,一般發回二審直接改變量刑即可。
(三)發回重審的審理。關于開庭,發回一審重審的,一審應當開庭審理;發回二審的,二審可以直接改判,但量刑不當的案件,必須通過開庭調查事實、證據的,或者糾正原審程序違法的,則應當開庭審理。要注意,原審被告人上訴引起二審的案件,發回后重審時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罰,這主要是指數罪中非死刑處罰部分,即使經過重審仍然判處被告人死刑,也不得加重被告人他罪的刑罰。
3、高院復核案發回重審
(一)復核案件如何適用《規定》的問題。《規定》第八條第二款特別規定了高級人民法院依照復核程序審理的案件被發回后的審理程序,據此,我們可以認為,對于不予核準死刑的復核案件應當適用該款規定審理。該款規定與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在發回事由上應當一致,但審理程序上不完全相同,復核案件發回后有兩種審理方式,一是提審,二是發回一審重新審判。
(二)對提審含義的理解:在三大訴訟法有關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中,提審的含義均非常明確,即提級審理,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關于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的程序也規定,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一審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發回重新審判,故《規定》的依據實際來自于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三)提審程序應注意的問題。一是使用什么性質的案號的問題。應當使用“復”字號制作提審裁定書,提級審理。然后重立二審案號,使用“終”字號審理。二是提審案件的審理方式問題。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因為復核時不是二審程序,沒有開庭。《規定》第八條第二款也使用了發回“高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字眼,不同于發回“第二審法院”,所以,對復核案件的重新審理不能適用第九條規定的審理方式。
以上就是關于我國死刑復核制度的全部內容。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知道,死刑復核制度的存在是合法合理的,因為本著公平正義的法律理念,即使是罪犯也依然不能隨意處以極刑。死刑復核程序也是比較復雜的,要經過立案、偵查、起訴、一審、二審、執行等一系列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中律師有什么作用
死刑立即執行相關法律規定
不適用死刑的對象是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拆遷程序怎么規定
2021-03-21著作權何時生效
2021-02-13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