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期滿后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一)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與醫療期滿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法給予經濟補償金,《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6條、《勞動合同法》第46條對此都作了明確的規定。補償的標準是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
(二)醫療補助費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6條除了規定經濟補償金外,還規定了醫療補助費,發放標準是不低于六個月的工資,對于患重病和絕癥的勞動者還應當分別加付50%和100%。
同時,《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對勞部發[1996]354號文件有關問題的解釋的通知》 第二條對“醫療補助費”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對于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不低于六個月工資作為醫療補助費;對于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勞動者,則應當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醫療補助費與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并不等同,兩者可以同時享有。
醫療期滿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勞動合同法》第40條第(一)項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從該條規定中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用人單位有權與醫療期滿但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但在程序上應當提前30日通知或發給一個月的代通金。
同時,該條規定也隱含了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勞動者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第一天應當到單位報到上班,因為只有這樣單位才能知道勞動者能否從事原工作、以決定是否對其調整崗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處在醫療期內的勞動者:醫療期滿后的第一天務必到單位報到;否則,單位可以將此視為曠工,從而以《勞動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動者將無法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在醫療期間內是不可以進行解除勞動關系的,但是醫療期已經滿了,勞動者不可以進行做原來的工作,或者是調整崗位后也無法勝任,那么用人單位是可以與勞動者進行解除勞動關系的,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補償金。
解除勞動合同違約金怎么計算
醫療期滿病假期間解除勞動合同后如何補償?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最高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資干股退出能退錢嗎
2021-03-06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商標侵權應當承擔商標侵權責任嗎
2020-12-21酒駕處罰新標準
2021-01-07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1-24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