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的時間限制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二、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了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的義務,有以下幾項:
1.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有正當理由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經執行機關批準。如果取保候審是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的,執行機關在批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審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義務在接到傳訊后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執行機關在執行取保候審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必須遵守上述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或者在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應當承擔的后果。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規定的,已經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區別情形,還可以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對其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三、取保候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律師申請取保候審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有權決定的機關應當在收到書面申請后7日以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并且提出了保證人或者能夠交納保證金的,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同意,并依法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對不符合取保候審法定條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審。不同意取保候審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取保候審只是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一種而已,因此是否獲得取保批準,與之后是否會被判刑、坐牢其實并沒有直接關系。有些嫌疑人沒有獲得取保批準,但之后根據收集到的證據表明,其并不是實施犯罪的人,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將其無罪釋放。從這點上來看,相信大家也清楚取保候審與判刑之前的關系如何了吧。
取保候審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
取保候審什么情況下會被沒收保證金?
累犯取保候審可以嗎,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資公司多久可以變更
2021-01-25民事訴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3企業營業執照吊銷職工仍可申請工傷嗎
2020-11-29最新勞動法是哪一年頒布的
2021-02-22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是多少
2020-11-13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房改集資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1-17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