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投訴七大誤區是什么
消費投訴是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后,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誤區一:所有消費都可投訴
《消法》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因此,非此對象的消費投訴不屬消費者協會的受理范圍。
誤區二:所有購買商品都可投訴
兩種情況下,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投訴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一種是超過保修期的商品。一種是使用不當、人為造成的損壞。
誤區三:商品、服務有詐可“假一賠十”
《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也就是說,假一賠一,而不是假一賠十。
誤區四:所有投訴都可得到精神賠償
《消法》第43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25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但如提出一些“過”的要求,消費者則應“三思”。
誤區五:凡與消費“有關”都可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消費者丟物通常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當然,如果消費者在超市將物品交由存包處保管,領取時發現物品丟失,消費者協會則可介入調解。
誤區六:所有投訴消費者協會都要受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有9種情況投訴不予受理:1、經營者之間購銷糾紛;2、消費者個人私下交易糾紛;3、商品超過規定的保修期和保質期;4、商品標明是“處理品”的(沒有真實說明處理原因的除外);5、未按商品使用說明導致商品損壞或人為損壞的;6、被投訴方不明確的;7、爭議雙方曾經達成調解協議并已執行,沒有新情況、新理由的;8、法院、仲裁機構或有關行政部門已受理調查和處理的;9、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
誤區七:商品的質量糾紛由消費者協會判定
涉及到質量鑒定的糾紛,只能到相關檢測部門做出質量鑒定后,消費者協會才可以此為依據,借助法律規定,幫助消費者討回公道。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消費投訴七大誤區”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的解除
2020-12-10疫情期間公司不給發工資如何維權
2020-11-11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子女未結婚贍養標準怎么算
2021-01-24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