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該如何提出?
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的規(guī)定,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于該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無過錯方作為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于該條規(guī)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后1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無過錯方作為被告在一審時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時,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后1年內另行起訴。對于當事人在離婚時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但法院未判決離婚的,當事人的警害賠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不起訴離婚而單獨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法院不予受理。具體內容可歸納如下:
(1)提起損害賠償?shù)闹黧w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的無過錯方。
如果無過錯方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與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兄弟姐妹或成年子女代為提出。損害賠償應當確定在身體的傷害程度和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鷥取?/p>
(2)離婚損害賠償必須在依法判決離婚的前提下提出,只提出離婚損害賠償,不提出離婚訴訟或被判決不準離婚的,其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離婚損害賠償提起的具體時間有三種情況:一是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請求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二是元過錯方作為被告,如果不同意離婚也不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后1年內就離婚損害賠償單獨提起訴訟;三是無過錯方作為被告,一審時被告未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提出的,人民法院可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應告訴當事人在離婚后1年內可對離婚損害賠償另行提起訴訟。
二、離婚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绾?
1.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規(guī)定,《婚姻法》第46條所說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居住。但由于沒有規(guī)定確定的期限和具體情形,所以在實踐中操作較困難。司法實踐中一般將“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居住”理解為3個月以上。
2.關于有配偶者與婚外同性同居問題,或者是賭博、吸毒等導致婚姻破裂的,損害賠償于法無據。在實際審判中,對這種有婚外性關系又不符合《婚姻法》第46條賠償范圍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財產分割上作出權衡,主要照顧無過錯方,對又過錯方少分或不分,以此來彌補法律規(guī)定上的不足。
離婚損害賠償?shù)倪m用程序
離婚損害賠償適用于訴訟離婚,也適用于協(xié)議離婚。夫妻協(xié)議離婚后,如發(fā)現(xiàn)另一方有《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情形導致離婚的,也可以要求離婚損害賠償。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時,應當把《婚姻法》第46條等規(guī)定中當事人的有關權利義務書面告知當事人。在適用《婚姻法》第46條時,應當區(qū)分以下不同情況:
1.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于該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2.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于該條規(guī)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后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3.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中,一審時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后一年內另行起訴。
3.離婚損害賠償必須是由于《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四種過錯導致離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fā)生,未離婚談何離婚損害賠償?因此,如果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當事人提出的離婚損害賠償?shù)恼埱蟛挥柚С?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婚姻法》第46條的規(guī)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離婚精神損害賠償?shù)膰覙藴嗜绾?
離婚損害賠償作為民事賠償?shù)囊环N,同樣應當遵循全額賠償原則。對于屬于離婚損害賠償范圍內的財產損失,以損失的實際大小為依據確定賠償標準;對于精神損失賠償,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規(guī)定,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即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但是撫慰金的數(shù)額尚無明確規(guī)定,通常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jié);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筆者認為,根據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而各地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條例》對傷殘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有具體的賠償標準,傷殘賠償金因傷殘等級不同而有別且包含了部分受害人的生活補助費;死亡賠償金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字且不包含生活補助費,系純粹的精神撫慰,而且最大的精神損害莫過于死亡,因此,為了防止司法擅斷,維護司法統(tǒng)一,體現(xiàn)社會主義,建議將精神損害賠償明確規(guī)定上限數(shù)額,不規(guī)定下限數(shù)額,其上限數(shù)額以各地確定的死亡賠償金的最高數(shù)額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工傷賠償?shù)姆秶心男?/p> 2021-02-17
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房產抵押需要哪些資料
2020-11-26民事一審有終審判決嗎
2020-12-13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shù)額是多少
2021-02-11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服兵役還有失業(yè)保險金嗎
2021-02-13發(fā)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機動車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1-02-08拆遷補償款屬于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租客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2020-11-24浙江東陽市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14拆遷紅線范圍內可以權屬爭議嗎
2020-11-20請求分割拆遷款份額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