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直接責任如何認定
關于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的規定,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經營者對其經營場所的設施及提供商品和服務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可稱之為直接責任;二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權造成進入其經營場所內的服務對象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損害情況下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這可稱為補充責任。我們先討論經營者的直接責任的認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的規定,經營者的直接責任的構成要件為:
(一)有損害的發生。無損害即無賠償,有損害的發生是認定一切民事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這里損害的發生是指消費者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失,例如,顧客在商店摔傷,食客在飯店飲食后中毒,旅店客房漏雨損壞了客人的高檔服裝等等。
(二)損害發生于經營者控制的范圍之內。例如,酒店、旅館的廳堂、房間、庭院等。門前一定范圍內是否屬于經營者控制的范圍這要具體分析,有些高檔酒店、旅館等其他一些高檔的服務場所,其門前有較大的面積受其管理,不少經營者還栽種花草、修建噴水池與花壇等,有的門前還設有保安及服務人員,指揮疏導人員、車輛等,那么,該服務場所門前一定范圍內也應屬于其控制范圍。
(三)損害的發生沒有第三者責任的介入,其損害的發生通常是由于經營者的服務設施沒有達到規定標準或者提供的商品及服務有瑕疵造成的,即消費者損害的發生與經營者未盡安全保障義務有因果關系。例如,旅店房頂的吊燈落下砸傷客人,洗衣店將消費者的衣服洗壞等。當然也有的損害是介入了消費者本身的過錯,例如,商店地面較滑,顧客行走匆忙滑倒摔傷。沒有第三人侵權行為的介入這一點是區別經營者和直接責任和補充責任的一個關鍵條件,如果有第三者責任的介入,那就屬于補充責任而不可能是直接責任。
(四)經營者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這一點也可以認為就是經營者的過錯。正是因為經營者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即有過錯,法律才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么如何認定經營者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即如何認定其有過錯呢,這是認定經營者直接責任的關鍵之點。
綜合上面的介紹,經營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導致顧客受傷要承擔責任。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錯誤執行判決,能獲得民事司法賠償嗎
2021-02-14服刑人員交罰金的流程
2021-02-08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車輛撞死人后賠償標準
2020-12-11繼子女在什么情況下對繼父母的沒有贍養義務
2021-01-11拖欠物業費多少會被起訴
2021-02-18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只有合同之債才能抵銷嗎
2021-03-05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