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據
限制出境措施,是指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為保證民事案件的順利審理和將來有效裁判的執行,人民法院應當事人的申請,通知有未了結民事案件的當事人不得離境的一種保全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規定,已入境的外國人或華僑、港澳同胞,以及需要出境的中國公民,可憑有效護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證件出境,不需再辦理簽證,但兩法也規定了上述人員不得出境的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條第2項規定,在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結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情況下,有關公安、邊防機關不批準該當事人出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3條第2項也有相同規定。可見,在有未了結民事案件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通知公安、邊防機關,限制某些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目前,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所依據的相關司法解釋,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1987年3月10日公布的《關于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10月19日發布的《關于審理涉港澳經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法律及司法解釋賦予人民法院此項權利的目的在于避免民事訴訟當事人借出境之機,逃避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以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
二丶什么條件下限制出境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中國公民可根據通報備案對象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當事人有未執行民事案件的,向當事人口頭通知或書面通知,在其案件(或問題)執結之前,不得離境;
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協助執行通知,責令當事人不準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證或者護照,注明不準出境的原因;
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證或者護照的,可要求公安機關協助收繳、吊銷其證件,或請公安機關宣布作廢;
四是對未持有護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證件的,可要求公安機關在限制出境期限內不予批準通報備案對象的出國(境)申請;
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員的證照,需在邊防檢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邊防機關協助邊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動態、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證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證件、扣留人員。對需要掌握出入境動態的邊控對象,控制期最長不得超過1年。對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邊控對象,控制期限一般為1個月,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
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程序
1、當事人的申請
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應以當事人的申請為原則,以法院依職權采取為例外。申請應書面提出,載明申請保全的事項、事實和理由,并應附有相關證據(護照號、身份證號等信息資料)。
2、申請人的擔保
若錯誤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可能會導致被申請人遭受損失,因此,當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申請的同時,應向法院提供擔保,申請人拒不提供擔保的,法院可以裁定駁回其申請。至于擔保的方式、數額等,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由法院審查決定。
3、審查與執行
法院應對申請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應符合:
(1)被申請人與未了結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2)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必要性,被申請人有借出境逃避民事責任的可能,如不限制其出境,將導致案件無法順利審理,或有效裁判無法執行。
但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甚至有時會在國際上造成一定的影響,宜依法從嚴掌握。對境外企業法人在我國有尚未了結的經濟糾紛案件,可對該企業法定代表人和業務的主管人員依法限制出境。對在我國的外商投資企業,如果該企業資不抵債,應當按照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有關法律處理,不應限制外方的代表人和投資者出境;只有在外方股東利用投資蓄意欺詐的情況下,方可限制外方股東的有關人員出境;確需限制外方當事人出境的,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規定執行。具體執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有理、有利、有節。另外,南京律師110:84-110-110的值班律師提示,還應當注意:1)凡能盡早處理的,不要等到當事人臨出境時處理;2)凡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處理的,不要采取扣留證件的辦法;3)凡能在內地處理的,不要到出境口岸處理。
限制出境可以分別采取以下辦法:
1)向當事人口頭通知或書面通知,在其案件未了結之前不得離境;
2)扣留護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證件,但應在證照有效期內處理。注意需送達給扣留證件的證明。
3)對于需要在邊防檢查站阻止出境的,應填寫《口岸阻止人員出境通知書》,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出境管理局交控。緊急情況下也可向邊防檢查站辦理臨時布控措施(48小時),然后按上述規定補辦交控手續。
4、辦理限制出境應提交給出入境管理局的手續有:
1)協助辦理限制出入境函一份;
2)協助執行通知書一份;
3)填寫好的邊控對象通知書二份;
4)填寫好的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通知書二份;
5)案件處于審理階段時提交起訴書副本,如果案件已進入執行程序后,提交生效的裁判文書(裁定書、調解書、判決書等)。
5、邊控限制出境的期限: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對需要采取措施的控制對象,控制期限一般為1個月,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到期可申請法院延長。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要申請限制出境是需要法院通過的,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應符合申請人與未結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是不限制出境就會導致案件無法順利進行。如果您在限制糾紛糾紛這方面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注冊申請的補正時限要求有哪些
2021-01-25環境污染造成損害該如何承擔責任
2021-01-22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法院管轄的確定
2021-01-20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人壽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0-11-28保險代理人該怎么應對保險糾紛
2021-02-20免責條款未作明示 保險公司理應賠償
2021-01-0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關于建立土地出讓合同違約責任認定集體會審制度的通知
2021-01-28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城鎮拆房賠償怎么計算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