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時,應由誰來賠償
未成年人給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了損害,需要由監護人進行賠償,但沒有辦法確定誰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有監護資格的人又互相推脫,誰也不肯進行賠償。在這種情況下,就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對未成年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對監護人有爭議應該怎么處理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對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
這里指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有關單位指定監護人不服,或者指定其他近親屬為監護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進行審理,確定監護人。
人民法院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和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根據后一順序監護人監護能力的強弱、行為、品德情況,按照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擇優確定。這種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有關部門或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的做法,在民法上叫做指定監護。
怎樣確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確定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時,應由誰來賠償?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的時候是可以按照法律的規定要求賠償,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也應該有相應的監管法律責任。在界定監護人時最好能夠多問問律師具體的情況,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人才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護照補發和換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22020年最新全國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是什么
2021-01-10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概念是什么,農民不愿意土地托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02-17如何解決土地流轉相關問題
2021-01-19拆遷時,門面房與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不同
2020-11-09汕尾市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01買拆遷房需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