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民事訴訟公開宣判嗎
一般的民事訴訟可以公開宣判。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
二、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
(2) 訴訟權利義務平等。
(3)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根據,一是源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是該憲法原則在司法救濟制度中的具體體現;二是源于民事主體在民事實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的平等決定了訴訟權利義務的平等;訴訟權利義務平等是維護實體權利義務平等的必要手段。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實現依賴于法院的保障。它要求法院確實保障雙方當事人處于完全平等訴訟境地,對當事人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得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要求法院為雙方當事人創造和提供同樣的、均等的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機會和便利條件,不得厚此薄彼;要求法院幫助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主動告之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如何行使及其后果,及時行使釋明權;要求法院對一切訴訟參與人平等保護和平等制裁,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總之法院確實履行好保障職責,是當事人平等原則得以實現的關鍵。
三、民事訴訟的程序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 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人與人之間總是應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矛盾,最后演變成糾紛,協議進行解決是不行的,那么這就涉及到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訴訟途徑,其主要目的在于維護人民的權利不受侵害,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建設保障和諧社會環境。
民事訴訟法審判委員會與合議庭的區別是什么?
民事訴訟案件的立案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是否失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互換土地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2020-11-13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適用哪些法律
2021-02-18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6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08禁養區拆遷不給補償怎么辦
2021-03-24按份分割后的房產如何進行拆遷分配
2020-12-17拆遷安置房可以改名嗎如何改
2021-02-17農村拆遷按戶口進行補償嗎
2021-01-25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及補助費標準有哪些規定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