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活動的本意就是要去揭露和證實當時的犯罪行為的一個真實的狀態的,所以原告和被告方在闡述和提供相關證據內容的時候,如果某些不太合適的人員在場就很有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形下刑事訴訟法當中規定了可以申請回避,而且,刑事訴訟法申請回避的法律依據還有其他方面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申請回避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最高院關于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章 回避
第二十三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
(四)與本案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二十四條 審判人員違反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二十五條 參與過本案偵查、審查起訴工作的偵查、檢察人員,調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獨任審判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但是,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在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進入第二審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中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本款規定的限制。
第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回避,并告知其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書記員等人員的名單。
第二十七條 審判人員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由院長決定。
院長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院長回避的,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和本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回避,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第二十九條 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三十條 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口頭或者書面作出決定,并將決定告知申請人。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被駁回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出庭的檢察人員回避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三十二條 本章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第三十三條 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適用審判人員回避的有關規定,其回避問題由院長決定。
第三十四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有關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實際上,當前刑事案件當中原被告雙方的近親屬或者和本案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以及鑒定人等有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結果的這些人要懂得自行回避的,就算起不知道,那律師也有權利向法庭申請要求其進行回避,司法工作人員沒有自行回避的話,對日后案件的審判恐怕會埋下相關的隱患。
刑事訴訟法貪污罪如何處罰?
刑事訴訟法申請再審的情形
刑事訴訟法再審期限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運營行政處罰后多久可以訴訟
2021-02-01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是否應免責
2020-11-11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土地轉讓合法嗎
2020-11-12當賓館遇到拆遷,賓館經營人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0-11-09新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6小微企業拆遷補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2-09無證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7拆遷安置房遺產稅怎么繳納
2021-01-05拆遷安置政策與住房制度改革
2021-03-26還沒簽補償協議,房子就被強拆了,怎么維權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