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為貸款平臺泄露隱私被騙怎么辦(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向有關部門舉報。遇到隱私侵犯情況,及時拿起法律切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
如果情節嚴重,還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要求當事人對自己個人泄露的隱私信息進行賠償。個人隱私信息泄露很可能讓犯罪分子利用,并進行詐騙,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狀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網絡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二、如何界定“公民個人信息”范圍
最高法公布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有一起為五人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出售個人戶籍、車輛檔案、手機定位、個人征信、旅館住宿等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尋找客戶并獲利,最終被判刑。
實踐中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尚存爭議,這次發布的司法解釋予以明確規定:刑法相關規定中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顏茂昆表示,這樣的規定是基于全面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現實需要。“對于例舉以外的個人信息,當然還有很多,司法實踐中要根據司法解釋規定,把握‘公民個人信息’的要件特征,準確作出判斷。”
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對此,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規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也屬于“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因為貸款平臺泄露隱私被騙怎么辦?如果有明確證據證明貸款平臺泄露了個人隱私而導致自己被騙,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追究貸款平臺的法律責任,但是,過程會很艱難。律霸網上有許多懂得婚隱私為求專業的律師,有需要幫助可以找他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判斷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
2021-01-21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效力
2021-02-25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有限合伙退伙后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0-12-18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意外險拒賠的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021-01-26出讓土地上的房屋可以拆了重修嗎
2021-01-10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是永久有效的么
2020-12-03土地出讓費怎么記賬
2020-12-15征地拆遷補償不合理,什么時候維權合適
2021-03-24違建,危房,舊房的拆遷都沒有補償嗎
2021-02-25什么樣的大棚拆遷補償高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