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騙我先墊付后結賬,不還錢算詐騙嗎
每次吃白飯要當事人先行墊付,結賬后對方不給錢的,一般不屬于詐騙的行為,是屬于因財產關系產生的民事糾紛,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以起訴解決。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欺詐行為的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價廉。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向他方告知真實情況面故意不告知。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詐人訂立合同,那么必須是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與合同內容有密切關系,并且被欺詐人因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對合同內容發生了錯誤認識。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每次吃白飯要當事人先行墊付,結賬后對方不給錢的,一般不屬于詐騙的行為,是屬于因財產關系產生的民事糾紛,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以起訴解決。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由誰提出
2021-03-02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再婚者可否繼承前妻的遺產
2020-12-16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稅務代理的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3-22離婚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怎么分割
2020-11-28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