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謀殺和故意殺人罪有區別嗎
我國并沒有謀殺這個罪名,如果有蓄意謀殺的行為一般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以,蓄意謀殺只是故意殺人罪的一種情形。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故意殺人罪的行為主體包括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讀了小編的文章,各位朋友應該知道了,我國并沒有謀殺這個罪名,如果有蓄意謀殺的行為一般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以,蓄意謀殺只是故意殺人罪的一種情形。如果遇到了什么難以處理、無法忍受的情況最好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可以咨詢律師幫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上市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01女職工特殊期內法律保護的規定是什么
2021-02-25喪偶再婚需要提交哪些資料
2021-01-14匯票被拒絕付款后的追索期限是多久
2021-03-04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勞動糾紛加班費可以要幾年的
2020-12-22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保險代理合同(四)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