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交軟件報復誹謗能構成犯罪嗎
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犯罪
《民法通則》第101條?名譽權
第一百零一條【名譽權】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網絡誹謗罪是指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并且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誹謗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網絡誹謗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網絡誹謗嚴重擾亂了正常網絡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網民的思維習慣。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檢察院明確網絡誹謗入罪標準,即謠言被轉發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誹謗仍提供幫助以共同犯罪論處。
司法解釋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是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是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與此同時,司法解釋還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行為的入罪標準,即“情節嚴重”的認定問題。今日公布的司法解釋明確,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是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是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因此,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這是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犯罪,因此,我們在使用社交軟件的時候就要注意了,合法進行使用,不能對他人進行報復誹謗,以免造成嚴重后果,希望大家明白這點。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危房拆遷怎么安置
2021-03-16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商鋪使用權有哪些作用
2021-01-28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進口合同糾紛中的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