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告開庭前要準備什么材料?
開庭前原告應該準備的材料有:訴狀、證據附件及原件、申請證人出庭名單及身份證、對案件的書面意見(類似于代理詞)、案件的定性、主張的理由等。作為原告在開庭的時候,最關鍵的應當準備證據,攜帶原件出庭。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核對當事人、訴訟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二、公民應怎樣起訴?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財產權益爭議,均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訂、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對下列三類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綜合上面所說的,對于在開庭之前對于原告還有被告就要準備好所有的材料,特別是對于案件所存在的證據,法院在進行判決的時候也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有證有據才能依法的保障到自己的權益,從而才會給案件一個正確的判決。
原告律師開庭前的準備什么材料
原告開庭前的準備什么材料?
開庭前準備工作具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然災害死亡由誰賠償
2021-03-08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商帳追收的特點是什么
2021-01-04如何獲得商標的商標權
2021-01-23三級甲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0-11-17出賣人將房屋贈與女兒怎么辦
2021-02-26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怎么可以提高孩子的撫養費用?
2021-01-01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產假結束可以辭退嗎
2021-03-03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1-17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我國新農村拆遷法補償規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國家對拆遷安置補償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2舊城改造改出筍盤低于市場價上千元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