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賄罪教唆犯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1、教唆對象。按照刑法理論界的主流觀點,教唆對象必須是達到刑事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否則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間接正犯。
2、教唆行為。教唆行為必須引起他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的意思,進而使之實行犯罪。
3、教唆故意(包括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教唆者故意教唆他人實施不可能既遂的行為,是未遂的教唆,不可罰。
二、教唆犯的處罰原則
1、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教唆犯與被教唆的人成立共同犯罪,或者在2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下,對于教唆犯應分清作用予以處罰:起主要作用的,認定為主犯;起次要作用,認定為從犯(也有可能成立脅從犯)。
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傳統的主流觀點堅持認為,對“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這一規定,要按照教唆犯的成立條件以及《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進行理解。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即教唆未遂。
(1)共犯說:這是傳統刑法理論的主流觀點。據此,“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被教唆人拒絕教唆犯的教唆;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后沒有實施犯罪行為;被教唆人實施的犯罪不是教唆行為所致;被教唆人所犯之罪的性質與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性質完全不同。
(2)共犯從屬性說:被教唆者(實行犯)已經實施了犯罪,只是沒有既遂,則教唆者(教唆犯)構成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適用第29條第2款之后,不再適用未遂犯的處罰規定)。對于被教唆者,犯罪未遂的適用第23條未遂犯的處罰規定。
三、間接正犯與教唆犯的區別
1、間接正犯,是教唆行為的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者沒有刑事責任的人犯罪,這時候不是教唆犯而變成間接正犯。因為只有他以個人承擔刑事責任。
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從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脅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脅從犯(有教唆行為人的不可能是脅從犯,因此原則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脅從犯)。
如果說犯罪嫌疑人自身沒有實施犯罪行為,但是通過教唆的方式讓他人行使犯罪行為也是會構成教唆罪的行為,那么在發生了教唆行為后也是會根據涉案情節在進行處罰,如果說犯罪分子教唆了未成年人行使了犯罪行為后,司法機關也是會對教唆犯從重處罰的。
教唆犯的成立條件有哪些
教唆未遂定什么罪
教唆犯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刑事證據的關聯性
2021-03-18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2021-02-16小區相鄰侵權賠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01異地執行拘留的法律規定
2021-02-04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八條
2020-11-25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