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好處費是否算行賄?
項目好處費是算行賄,因為實際上這樣的一種好處費的話,他說白了就是為了謀取一些不法的利益,而所進行的一種行賄的行為。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行賄罪的行為方式是怎樣的呢?行賄罪的行賄方式有以下幾種:
(1)主動給予。這是指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主動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給予財物的形式很多,一般表現為直接給予國家工作人員金錢、貴重物品,汽車、房屋、古董等;提供費用讓國家工作人員旅游、出國考察、娛樂等;為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具有現金消費功能的所謂的會員卡、打折卡、購物卡等;以賭博形式,故意輸錢給國家工作人員;為國家工作人員的手機充值等。
(2)被動給予。這主要是指行為人被索賄或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該種行為方式引發行賄罪的風險以行賄人實際獲得不正當利益為前提。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能構成行賄罪。相比之下,國家工作人員只要實施索賄行為,就可以引發受賄罪的刑事風險,而不以是否為行賄人謀取利益為條件,更不用問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
(3)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經濟往來”是指經濟合同的簽訂、履行或者其他形式的經濟活動以及各種對外經濟活動。實踐中,回扣、手續費的名義很多,包括好處費、辛苦費、介紹費、酬勞費、信息費、活動費,等等。
二、構成行賄罪怎樣處罰
根據刑法第三百九十條規定,對行賄罪的處罰有以下情形:
1、對一般行賄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節恃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關于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標準,法律未作具體規定。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應該從行賄數額、手段、次數、人數、后果、犯罪后的表現等方面進行考察。一般是指為謀取個人非法利益,一貫行賄,屢教不改的;為推銷偽劣產品而行賄造成嚴重后果的;為簽訂假合同,騙取財物而行賄的;為騙取國家出口退稅而行賄的;行賄手段或結果又牽連其他多種罪行的;用國家文物行賄或者用優撫、救濟、扶貧、教育等專項特定款物行賄以及用黨費、團費行賄的;行賄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或者特別重大損失的;在司法機關追訴時,拒不交待罪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與受賄人訂立攻守同盟的等等。
目前為止大家在進行一些項目規定的時候,都必須要通過合法途徑的手段能中標,否則的話那么可能會涉及到一個行賄受賄的情況。比如說利用給項目負責人員一些好處,從而使他們獲得一些不法的利息,就會構成行賄罪。
使用假幣行賄是否應該判刑?
個人行賄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被索賄是否構成單位行賄罪,單位行賄罪如何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共黨員,北京盈科(泰州)律師事務所商事訴訟與仲裁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律師,AFP國際金融理財師,國家高級秘書職稱,海口市作家協會會員,國際律師協會會員,10年多的銀行從業豐富經驗,具有法律、會計、保險、反洗錢等資格證書,銀行、金融、財稅業務經驗豐富。海南大學法學學士。為社會自然人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依法行政、合規經營、商事活動及項目運作提供法律服務。尤其擅長刑事辯護、擔任法律顧問、事故保險理賠、工程合同、債權債務糾紛、商務談判和商事仲裁、婚姻繼承、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房地產、知識產權、醫療損害賠償等糾紛處理。專注財稅、合同、風控、經濟業務。擅長訴訟方案策劃和訴訟技巧的運用,致力于縝密進取的態度服務每一位當事人。17888178896(微信同號)
攝影作品著作權侵權投訴程序
2020-11-30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期限有哪些
2020-12-26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公司擔憂
2021-01-24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保險受益人空白死亡保險金歸誰
2020-11-29承包合同工人受傷有沒有責任
2021-02-04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需什么手續
2020-12-29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
2021-02-05拆遷安置房可以連續買賣嗎
2021-03-02小產權房拆除時能否獲得拆遷安置補償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