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其身體權是否完全喪失?自愿捐贈遺體者的家屬能否對遺體的最終走向享有更多的知情權?
按照目前法學界對身體權的基本解釋,身體權是指公民(包括殘疾公民)維護其身體完全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的具體人格權。身體是公民享有權利的物質基礎,離開了身體,公民無任何權利可言,更不要說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權。身體權就在于保持身體的完全性、完整性。侵害他人身體的完整性就是對他人身體權的侵害。身體權同時表現為公民對自己身體組成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權。所以說,身體權也是公民基本的人格權。
目前,我國對于死者是否享有身體權一直沒有定論。我國著名法學家楊*新認為,人活著對自己的身體享有身體權,死后,身體權就轉化為身體利益,這種身體利益轉化由他的近親屬依法保護,侵害死者的遺體,同樣構成侵犯行為,死者的近親屬同樣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失。
與此同時,我國沒有一部統一的遺體捐贈法,只有衛生部和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遺體捐贈條例。但我發現,其著重強調的只是捐獻前的自愿程序,而當遺體捐獻后,在遺體捐獻程序、接收站工作人員的培訓、遺體保管、捐獻方和接受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具體操作方面還存在不少缺陷,很多方面完全處于法律真空。
刑事律師提示:
當一項社會事務事實上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之中時,當法律在多個環節出現真空時,權利就容易受到侵害,程序就容易混亂,個人或家屬之所以愿意遺體捐獻,是因為他們希望能夠為醫學研究盡一份力,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病魔,但這并不意味著遺體就完全“任人處置”。
對于生者來講,我國法律對于身體權的維護確實高度重視,包括《憲法》、《刑法》都規定了身體權受到侵害時,對方應負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而對于死者來說,身體權的擁有與否應當盡快有一個定論,不能總是讓這塊領域處于法律空白之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股東代表訴訟股東必須需要持股百分之十嗎
2020-11-15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怎樣申辦贍養協議公證
2020-11-26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土地承包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1哪些人不能成為土地承包共有人
2021-01-20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