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賣兒童罪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拐騙的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
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后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后,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總之,使用各種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征。
所謂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是指使兒童脫離與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共同生活的處所。脫離監護人,則是指使兒童脫離依法對其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負責監督和保護的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與朋友。除上述法定監護人外,受兒童家長委托負責照管兒童的人,也具有監護人的身份,如果使兒童脫離具有這種身份的人的監護,同樣是拐騙兒童脫離監護人的行為。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為了將拐騙的兒童收養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為了供其使喚、奴役;也有的是因為非常喜歡兒童而實施拐騙的。從實踐看,拐騙兒童的大多是一些沒有子女的人,想把拐來的兒童收養為自已的子女。這樣的人主觀上并不是想殘害兒童,但是,他們這種極端損人利己的行為,使受騙兒童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兒童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也給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威脅。因此,對于拐騙兒童的犯罪行為,不論其動機、目的如何,都不應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以應得的懲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幫別人擔保貸款的后果
2021-01-04宅基侵權怎樣賠償
2020-11-14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p2p對于借款協議有法律責任嗎
2021-01-23前罪緩刑期間再犯罪是否構成累犯
2021-03-19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簽訂婚前協議書的注意事項
2020-12-25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房屋合同簽好可以換嗎
2020-12-29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應該加入產品責任強制保險條款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