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老夫婦有二兒二女四個子女。老太太去世后,四個子女瞞著老父親商量并簽訂一個協議,協議約定:三兒子和老父親一起生活并照顧其生活起居,其他子女就放棄對房產的繼承。不久老父親去世。其他子女以老三沒有直接照顧老父親為由提起訴訟(老三只是請了一個保姆為老父親做飯并沒有和老父親共同生活),要求分割老父親留下的房產。法院一審二審判決老三獲勝,取得父親的房產。現在其他三個子女不服,仍欲提起申訴。
實際上此案中其他三個子女能否按法定繼承來進行遺產分割取決于以下幾個問題的解決:四個子女簽訂的協議是否有效,協議的性質是什么?法定繼承權能否因為法定繼承人之間的協議而消滅?
律師解答:
(1)繼承權的取得與喪失
繼承權是指自然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生前有效遺囑的指定,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換句話說,繼承權的取得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法律的規定,另一種是遺囑的指定。
繼承權為自然人享有的重要的民事權利。繼承權有以下兩種相互聯系而又不同的含義:
一、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
指的是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遺囑的指定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資格,是繼承開始前繼承人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是繼承人所具有的繼承遺產的權利能力。例如,女女與父母有相互繼承的權利,這里所說的繼承權就是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這種含義的繼承權并不是繼承人實際享有的取得被繼承人財產的權利,只是繼承人將來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現實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被稱為一種期待權。只是一種資格,不得轉讓,也不得放棄。它是法律基于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一定的身份關系而賦予的,與一定的身份關系相聯系。
二、主觀意義上的繼承權
指的是繼承人在繼承法法律關系中實際享有的具體權利,它是于繼承開始后由客觀意義繼承權轉化而來的,是繼承人可以現實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因而是一種既得權。它是繼承人取得遺產的權利,是一種財產權,可以放棄。
明白了這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再來看案例中四個法定繼承人協議,這個協議是在繼承開始前,三個子女和老三約定放棄繼承權,所以約定的是放棄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而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是不能放棄的。這個約定違法,所以約定無效。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權的喪失的情形有:
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庭暴力離婚怎么判
2021-01-05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5交警判定責任后對方不給錢怎么辦
2021-02-05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繼子女在什么情況下對繼父母的沒有贍養義務
2021-01-11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交通事故死亡賠償相關法規
2021-01-26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保險合同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6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