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的條件是指決定立案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件。它是判明立案決定是否正確的依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6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這一規定說明,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后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并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2)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報警后公安機關不立案怎么辦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決定不立案時,應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一條又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由此可見,在我國,控告人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救濟途徑主要由兩種,一是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二是向人民檢察院提起立案監督。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女子穿拖鞋駕車致死亡獲刑6年,被判刑后是否可免除民事賠償
2021-02-24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的規定的具體內容
2021-02-19租用的門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3商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5安岳市被拆遷戶遷建的建房補貼有多少
2020-11-26國有出讓商品房拆遷賠償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4湖北省棗陽市鹿頭鎮鄧店村征地補償標準
2020-12-25棚戶區改造款遲遲不給怎么辦
2021-02-20挪用農民征地補償款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