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詐騙罪怎么認定
在我國《刑法》當中是沒有公司詐騙罪這個具體的罪名的,但是公司可以作為合同詐騙罪的犯罪主體,然后受到相應的處罰。實踐中對公司合同詐騙罪的認定是比較難的。在認定單位合同詐騙中應分別不同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有三種情況:
1、法人或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合同詐騙行為,且犯罪非法所得歸法人或單位的,屬單位合同詐騙;假冒法人或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事后不追認的,屬個人合同詐騙。
2、法人或單位組織內的自然人在職務范圍內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且犯罪非法所得歸法人或單位的,屬法人或單位合同詐騙;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非職務行為、非授權行為,法人或單位事后不追認的,屬個人合同詐騙。
3、自然人經法人或單位授權在授權范圍內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或者無代理權的自然人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合同詐騙行為后經法人或單位追認,且犯罪所得歸法人或單位所有的,屬法人或單位合同詐騙;盜用、冒用、偽造法人、單位公文、證件、印章,或以終止后的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屬個人合同詐騙。
(一)要區分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
1、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2、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后果等等,從而正確判斷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圖。如能明確想代人購物,因故未能買到挪用仍擬歸還的,不能以詐騙罪論處。如果以代購為名,行詐騙之實,騙取大量財物,大肆揮霍,根本無意歸還,也無力歸還的,應以詐騙罪論處。
3、詐騙罪與集資辦企業因虧損躲債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商辦企業,但因經營不善,虧損負債,為躲債而外出,仍屬財產債務糾紛。這同詐騙犯以集資辦企業為名,撈到錢財就逃之夭夭,以實現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質區別。
(二)本罪與招搖撞騙罪的界限
兩者都使用騙術,后者也可能獲得財產利益,這兩點相同;但是,主觀目的、犯罪手段、財物數額要求和侵犯的客體,均有不同。招搖撞騙罪是以騙取各種非法利益為目的,冒充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活動,是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它所騙取的不僅包括財物(但無數額多少的限制),還包括工作、職務、地位、榮譽等等,屬于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當犯罪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騙取公私財物時,它就侵犯了財產權利,又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屬于牽連犯,應當按照行為所侵犯的主要客體和主要危害性來確定罪名并從重懲罰。如果騙取財物數額不大,卻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應按招搖撞騙罪論處;反之,則定為詐騙罪,如果嚴重地侵犯了兩種客體,一般依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按詐騙罪處治;如果先后分別獨立地犯了兩種罪,互不牽連則應按照數罪并罰原則處理。
(三)本罪與本法規定的其他詐騙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余各章節分別規定了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金融票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等。這些詐騙犯罪與本罪在主觀方面和客觀表現方面均相同,但在主體、犯罪手段、主體要件與對象上均有差別,較易區分。本條因之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希望大家看了小編整理的知識,對于詐騙罪的認定能夠更加了解。如果大家還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大家進行法律知識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民事案件專屬管轄
2021-01-08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立案標準
2020-11-13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格式合同都屬于要式合同嗎
2020-12-10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