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偷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既包括負有納稅義務的個人,也包括負有納稅義務的國有、集體、私有企事業(yè)單位以及外資企業(yè)、中外資企業(yè)等法人或單位,而且還包括扣繳義務人,即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既可以是中國公民,也可以是外國公民。沒有納稅義務的公民,如與納稅、扣繳義務人相互勾結,為偷稅犯罪提供賬號、發(fā)票證明或者以其他手段共同實施偷稅行為的,應以偷稅共犯論處。稅務工作人員構成共犯的,應當從重處罰。
在偷稅罪的認定標準問題上,我們需要注意區(qū)分幾個界限:
1.注意區(qū)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shù)額在1萬元以上,并且偷稅數(shù)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10%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shù)額標準,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兩次以上又偷稅的。
2.正確區(qū)分偷稅與漏稅的界限。偷稅與漏稅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前者是指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的手段,逃避納稅義務,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的行為;后者是指由于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過失而發(fā)生漏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的行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稅收法規(guī)和財物制度或因工作粗心而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等。區(qū)別兩者的關鍵要看行為人是否有故意,偷稅是直接故意的行為,而漏稅則是過失行為,不構成犯罪,可由稅務機構依法補征所漏繳的稅款,并依法收取滯納金。
3.偷稅與挪用稅款的界限。有些納稅人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常將應繳納的稅款不上繳,隨意挪作他用,造成稅款無法按時繳納,這種挪款的行為與偷稅行為是有區(qū)別的,其主要區(qū)別在于主觀用意不同。如果挪用稅款是為欺騙、隱瞞應納項目和經營利潤,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則應以偷稅罪論處;如果由于資金緊張,暫時挪用稅款,待資金周轉后便及時繳納稅款的,不應作為犯罪.則應作為違反財經制度處理。
4.本罪與行賄罪的界限。如果納稅人僅僅向稅務人員行賄,并沒有采取欺騙、隱瞞的手段逃避納稅義務,則應按行賄罪處理;如果納稅人在行賄的同時,又采取了欺騙、隱瞞的手段來逃避納稅義務,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的,則應按行賄罪和偷稅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對于偷稅罪還存在疑問,可以找個專業(yè)的法律界認識來幫助你解決,本網上面就有許多律師可幫助到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合同有擔保人嗎
2021-01-19環(huán)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二審案件一定要合議庭審理嗎
2020-11-18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先予執(zhí)行要多久能下來
2021-01-09行政案件立案后可以撤銷嗎
2021-01-23怎樣成立業(yè)主委員會,業(yè)主委員會成立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1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怎么保護商業(yè)秘密
2021-03-14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fā)工資怎么辦
2020-12-07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guī)定的
2020-11-10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兩車撞痕不符保險理賠遭拒
2021-01-26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兼業(yè)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