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冒名登記為公司股東怎么處理
一、通過工商部門直接解決
被冒名者向工商部門反映情況后,工商部門可以委托有關機關進行筆跡等文書鑒定,確認注冊文件虛假事實后,由公司登記機關直接撤銷公司登記或責成公司股東內部先自行處理冒名股東的股份問題,然后辦理變更登記。
二、通過法院訴訟途徑間接解決
先由法院做出注冊文件無效或類似文件無效的判決書,再請求工商部門依據法院判決書撤銷公司登記,或做出相應變更。此類途徑有:
一是確權之訴。被冒名者可以請求法院確認用以虛假注冊公司的名稱登記申請書、申請報告、股東會決議、公司章程、授權書、申請承諾書、承諾書、投資協議書等文件無效,此類訴請法院應屬于法院案件受理范圍,應當受理,因為確認真假,辨別是非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能;被冒名者也可以請求法院確認冒用他人名義注冊公司的行為無效,但后者讓法院看來似乎有些越俎代庖,代行工商部門職權了,因此,此類訴請法院一般很難立案,還是選擇前者較為穩妥。
二是侵權之訴。請求法院判令冒名者停止對被冒名者姓名權等權利的侵犯,排除妨礙,賠禮道歉。只要法院最后確認注冊文件上簽名全部虛假,則工商部門應當依據判決書,撤銷公司登記或注銷冒名股東身份。但在實踐中,工商部門往往會提出注冊文件上簽名虛假和注冊文件無效不能劃等號,拒絕被冒名者的撤銷申請,最終有可能使被冒名者不能達到取消股東身份的目的。究其原因在于:法院和工商部門都不愿意主動承擔確認注冊文件無效的責任,萬一確認錯誤,撤銷了公司登記,將致使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護,要知道存在冒名股東的公司一般十有八九都有大量外債等問題的。
三是在訴訟中直接免責。上債權人向工商登記文件中的公司名義股東主張其承擔出資不實的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向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后,可按照約定向實際出資人追償因此遭受的損失。在上述糾紛中,公司債權人將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判決雙方承擔連帶責任。名義股東有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系被他人冒名為股東的,不予承擔責任。被冒名者也可不主動去注銷自己的股東身份,等到公司債權人向公司股東主張出資不實的賠償責任時,再舉證證明自己系被他人冒名為股東的,這樣也可免責。但是到那時往往既有公司債權人的反對,也有公司其他股東推卸責任不予配合的可能,被冒名者全身而退難度很大。在實踐中,也很有可能法院判決被冒名者先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然后再由被冒名者向冒名者追償,畢竟全國只有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有此類規定。
四是通過行政訴訟直接起訴工商部門,請求法院判決工商部門撤銷虛假登記。此路徑最為直接有效。雖然依據法理,工商部門完全有義務有能力撤銷虛假登記,但是缺乏可供工商部門操作的具體法律依據,因此法院應當判決工商部門撤銷虛假登記,這樣既可以填補相關法律缺失所造成的漏洞,也可以防止弄假成真。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以此路徑取得成功的案例,因此訴訟風險較大,因為工商部門職責的確是負責形式審查,沒有職責也無法對每份注冊文件的真實性通過文筆鑒定或實際調查等進行實質審查。
三、通過追究刑事責任的途徑解決
在冒名股東案件中,往往伴有偽造、變造身份證,私刻印章偽造公司文件,偽造驗資證明等行為,這些行為情節嚴重的,或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或構成偽造、變造身份證罪,或構成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對已經構成刑事犯罪,可以先通過追究刑事責任,然后再憑刑事判決書,請求工商部門撤銷登記或作出處理。但在實踐中,這種刑事責任追究往往非常困難,很難見到,因為僅“情節嚴重”就很難界定和準確把握。
被侵害人可以通過工商部門直接解決,也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途徑間接解決,或者通過追究刑事責任的途徑解決。在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追加股東承擔債務責任
2021-03-08離婚生父不同意可以改姓嗎
2021-01-03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申請書范本如何寫
2020-11-14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擔保人免除法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10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