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資金罪構成要件最高法是如何規定的?
1、第八十五條 [挪用資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超過三個月未還的;
(二)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進行營利活動的;
(三)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的。
2、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本條規定的“歸個人使用”:
(一)將本單位資金供本人、親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個人名義將本單位資金供其他單位使用的;
(三)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本單位資金供其他單位使用,謀取個人利益的。
1、第十一條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占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于受賄罪、貪污罪相對應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
2、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資金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進行非法活動”情形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于挪用公款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以及“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
(一)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資金的使用收益權,對象則是本單位的資金。所謂本單位的資金,是指由單位所有或實際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財產。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 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具體地說,它包含以下二種行為:
1、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這是較輕的一種挪用行為。其構成特征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上主管、經手本單位資金的便利條件而挪用本單位資金,具用途主要是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使用,但未用于從事不正當的經濟活動,而且挪用數額較大,且時間上超過三個月而未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出、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挪用本單位資金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2、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這種行為沒有挪用時間是否超過三個月以及超過三個月是否退還的限制,只要數額較大,且進行營利活動或非法活動的就構成犯罪。所謂“營利活動”主要是指進行經商、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券等活動。所謂“非法活動”。就是指將挪用來的資金用來進行走私、賭博等活動。這里的“數額較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是指挪用本單位資金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3、行為人只要具備上述三種行為中的一種就可以構成本罪,而不需要同時具備,
4、上述挪用資金行為必須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所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中具有管埋、經營或者經手財物職責的,利用其具有的管理、調配、使用、經手本單位資金的便利條件,將資金挪作他用。
5、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七條、第八條第一款關于行賄罪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
綜上所述,單位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便利,把單位資金給個人使用,超過3個月沒有歸還,或者沒有超過3個月,但是挪用數額較大,應當構成挪用資金罪,如果挪用單位資金5千元,至2萬元以下,從事營利性活動,或者非法活動,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應當構成挪用資金罪。
挪用資金罪最新司法解釋
挪用資金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哪些情形可能會構成挪用資金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范工傷保險行政案件審理
2021-02-06特種設備報廢條件有哪些
2020-11-15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1-24未婚生子會被罰款嗎
2021-01-07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失信企業房產還能提供抵押擔保嗎
2021-02-17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