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成員的土地被征收后獲得的補償款能作為遺產嗎?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遺產糾紛案,判決認定土地補償款不屬于遺產范疇,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居住在烏魯木齊新市區安寧渠鎮某村的張某、張甲、張乙、張丙及張丁是都馬某的子女,其中大哥張某于1984年去世,留下妻子錢珍和張丙等4個子女。因丈夫早逝,馬某與四兒子張丙居住在一起,戶籍登記在小兒子張丁名下。1999年,在安寧渠鎮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時,馬某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了3.4畝土地。 2004年6月,馬某因病去世。2013年,因修路張丙承包的16.6畝土地中有一半被征收,他獲得補償款178萬元。
張甲、張乙、張丁以及錢珍認為,張丙種植了母親馬某的承包土地,其被征收的8.3畝承包土地中應包含母親承包土地的一半(1.7畝),征地補償款36.5萬元應認定為馬某的遺產,依法由合法繼承人按份額繼承。今年1月,張甲、張乙、張丁、錢珍與張丙協商不成,他們訴至新市區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張丙給付原告遺產繼承款29.2萬元(已扣除張丙應繼承部分)。
對此,張丙辯稱,母親馬某的戶籍登記在張丁名下,根據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母親承包的土地也應登記在張丁名下,因此政府發放給張丙的征地補償款不屬于母親遺產。
4月3日,法院工作人員前往安寧渠鎮某村調查該村土地承包情況,村委會主任稱,因1999年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的資料在2002年燒毀,具體分地情況沒有資料,無法確認馬某承包土地時與誰為一戶。審理過程中,法院依法通知張華等人參加訴訟。4月11日,錢珍向法院提出撤訴申請,法院審查后,裁定準許其撤回起訴。
法院對此案審理后認為,依據我國繼承法規定,個人承包應得收益可以繼承。而征地補償款是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補償給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又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分配給喪失承包地的承包農戶家庭,用于對失去土地農戶的預期損失補償及安置,以保障失地農戶將來的生產生活。因此,征地補償款從性質上不屬于承包收益,不能列入遺產范圍。
此外,法院認為,馬某于2004年6月去世,補償款則是在馬某去世數年后發放,土地補償款不溯及家庭原承包人口中已死亡的人。據此,法院綜合案情,認定張甲等人無法證明被征地補償款是馬某遺產的事實,其訴訟請求不能成立。
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范琥
稿件來源: 法制日報案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醫患糾紛應從哪些問題著手
2021-01-01相鄰權遮光侵權如何索要賠償
2020-11-29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可以賠償哪些
2020-12-19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保險原則具體包括哪些
2021-02-08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保險金額確定和保險費的計算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