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定義是什么?
按照《刑法》第196條的規定,所謂“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拒不歸還的行為。而兩高《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惡意透支作了更具體、更明確的規定,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行為。
一、“惡意”,必須是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
要區別于有合理因素不能歸還的情形。如果行為人在實施透支行為的當時,并不具有非法占有透支款項的主觀故意,因而不能歸還的情況,仍然屬于民事調整的范圍。
二、對于“透支”數額的認識。
1、絕對數額基點:刑法信用詐騙罪規定,只有“透支”在5000元以上,才是信用卡詐騙罪所要評價的行為。
2、“超額”概念又具有相對性,“超額透支”的多少應該是相對于持卡人本人的收入、資產而言的。持卡人的收入、資產較多,“超額”的標準就高;反之,“超額”的標準就低。同樣透支5萬元,對于收入較低的打工者來說就是超額透支,而對億萬富翁而言就不能算是大量透支了。有些持卡人本身收入較高或者自身資產較多,其透支額度較高也是正常的。
3、區分的關鍵在于將“超額”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結合起來,在“超額透支”5000元以上的前提下,根據持卡人個人收入、資產狀況來判斷是否是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超額透支”。這樣既保證了法律規定的適用,又能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具體區分。
惡意透支可分為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惡意透支。
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故意違反信用卡章程與約定進行透支,逾期不還,但詐騙金額較小的行為。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是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由于其社會危害性較小,不構成犯罪。
犯罪性的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拒不歸還的行為。犯罪性的惡意透支按照行為類型,又可分為超限額的犯罪性惡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惡意透支。
超過限額透支的,發卡銀行隨時都可以催收。按照 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精神,“不歸還”是指在“收到發卡銀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仍不歸還”;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超過規定期限的透支,經催收不還的,此稱為超期限的犯罪性惡意透支。《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準貸記卡透支期限最長為60天,發卡行有的規定為 1 個月。若透支額雖沒超過限額,但超過上述期限,經發卡行催收后仍未歸還的,構成犯罪。催收后行為人歸還的期限為3個月。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惡意透支相同之處在于行為人均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之處在于是否達到了犯罪程度,實踐中以是否達到了司法解釋的數額為標準。
綜上所述,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遏制自己的貪圖小利的心理,在撿到他人的信用卡之后,一定要想方設法歸還他人的信用卡,不要心存僥幸心理,隨意刷取他人的信用卡,這樣的行為在法律的規定中可以構成詐騙罪,要對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信用卡惡意透支判斷標準是怎樣的
貸款詐騙罪多少錢立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租可以不告知房東嗎
2021-01-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研究
2020-12-02事故之后如何理賠
2021-03-19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